“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時序秋分,“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至此天氣由熱轉涼。秋分既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又是五運六氣學說中“四之氣”與“五之氣”交接的重要節點,對于研判下一階段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體健康、疾病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氣候與發病特點
首先,從節氣上論,“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從五運六氣論,2022壬寅歲,歲運為木運太過,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五之氣”自秋分到小雪前一日(9月23日~11月21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太陽寒水,反映在氣候上,會出現寒化早至。如《黃帝內經》描述“陽乃去,寒乃來,雨乃降”,這一時段氣溫會較往年偏涼,雨水可能相對偏多,但是受歲運以及司天之氣“火”與在泉之氣“風”的影響,氣候變化相對復雜,氣溫變化亦較大,不排除短暫氣溫反彈的現象。
發病上,受氣化因素影響,肝強脾弱、風火相煽,脾胃、肝膽、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易發,時有口腔潰瘍、痤瘡、失眠、便秘等上火的情況。“五之氣”這一時段容易出現腹瀉、痢疾以及燥癥。
秋季五行屬金,在人體應肺,在泉之氣為厥陰風木。風善行數變,中醫認為過敏性疾病與“風”相關,此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易反復或加重。肺主皮毛,易出現皮膚干燥、皮膚過敏等現象。
如實際氣候出現雨水偏多,還要注意防濕。《黃帝內經》說“秋傷于濕,冬生咳嗽”,秋濕如產生伏邪,會導致冬季咳嗽。
從《黃帝內經》關于疫病流行的相關要素分析,這一時段不具備出現大規模疫情的氣候、運氣條件。當然,從流行病學看,秋季是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做好個人衛生與預防措施仍然不能放松。
養生注意事項
針對以上情況,提出秋分養生方案,供大家參考。
情志調攝
古人認為“養靜為攝生首務”(《老老恒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時應“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黃帝內經》),心神寧靜,避免大怒大喜,順應秋“收”。
此外,秋季萬物沉寂,難免有悲秋的情懷,要調整好心態,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如唐代劉禹錫詩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人與人之間要加強溝通交流,如針對老年人易出現秋愁,《壽親養老新書》說:“此時人子最宜承奉,晨昏體悉,舉止看詳,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
起居運動
遵循《黃帝內經》總的原則“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中午短暫小憩。運動上也是以“收”為主,為冬“藏”準備。應避免劇烈對抗性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戶外散步,還可據情選擇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等傳統功法,輔以導引法。秋分節氣導引可在每天5~7時,雙腿盤坐,兩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對,上體向左側傾,至極而止,再慢慢向右側傾。左右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15次,然后叩齒、咽津、吐納。
飲食調攝
飲食遵循“以辛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的原則,推薦以下食物。
①石榴有藥用應季水果石榴甘溫、酸澀,歸肺、腎、大腸經,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止瀉等功效。石榴為果蔬中的“抗氧化之王”,又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出現口干、大便黏滯甚至腹瀉、咽喉腫痛等可適量食用。應少食寒涼瓜果,防止損傷脾陽,導致胃脘不適、腹瀉、下痢、便溏。
②板栗厚腸胃俗話說“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板栗有“干果之王”之譽,《本草綱目》認為其味甘、性溫,歸脾、腎、胃經,有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之功,還可治腰膝不遂、腫痛瘀血等。此時節可水煮、蒸或糖炒板栗佐食,亦可與雞、鴨、五花肉紅燒作菜。平素容易反酸、噯氣者應少食。
③芋頭養脾胃芋頭味辛、甘,性平,歸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補虛、散結解毒。《名醫別錄》載其“主寬腸胃,充肌膚”。芋頭中富含蛋白質、鈣、磷、維生素C等,可提高機體抵抗力,調整人體的酸堿平衡,還有養顏、烏發功效。芋頭可水煮、蒸熟佐食,還可燒肉、燒湯,江南地區桂花糖芋是一道不錯的小吃。
④慈姑可清肺慈姑又叫白地栗,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肝、肺、脾、膀胱經,具有斂肺、止咳通淋、散結解毒等功效。如出現上火、咽喉干澀、干咳、小便灼熱等可以食用,對有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等人群更為適合。慈姑燒五花肉口感甚佳。
⑤墨魚益婦人平時喜歡海鮮的可以吃點墨魚。墨魚味咸、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活血調經等功效。《本草綱目》載其“益氣強志”,《隨息居飲食譜》稱其“最益婦人”。平素月經不調、量少色暗或有煩躁、烘熱等更年期癥狀的女性,可適當食用。墨魚可炒菜,也可燉排骨做湯。
⑥秋葵應節氣秋葵味淡、性寒,歸腎、胃、膀胱經,有補腎、利咽、通淋、調經的功效,還有降糖、保護腸道、減少疲勞、增加抵抗力的作用,被稱為“綠色人參”。若有口干、咽干、小便灼熱、大便干等秋燥癥狀,尤其是有糖尿病者,此時應多食用。
⑦蘿卜多妙用民間有俗語說“秋冬蘿卜賽人參”。白蘿卜、青蘿卜具有益胃消食、下氣寬中、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等功效。青蘿卜味甘、性微涼,白蘿卜味辛、甘,兩者搭配更宜。胡蘿卜味甘,性平,歸脾、肝、肺經,可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對于消化不良、腹脹、胃口差、大便不暢、眼睛干澀、分泌物多者,可選用胡蘿卜、白蘿卜、青蘿卜適量,切絲焯水,涼拌。干咳或有少量白痰者,可以選用白蘿卜煮水喝。
此外,再推薦一款養生保健粥和抗過敏藥茶。
養生保健粥取粳米、糯米適量,百合30~50g、枸杞子10g煮粥,每周食用2~3次。百合味甘、性平,歸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之效。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可滋補肝腎。對于陰虛體質,口干、便秘、失眠、心煩,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導致眼睛干澀者尤為適合。
抗過敏藥茶由仙鶴草30~50g、烏梅20g、黃芪5~10g、防風5g組成,煎水代茶飲,兒童減為1/3~1/2量。每日1劑,連續服用1周,可預防或緩解秋季過敏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