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麗湘
“藥材價格暴漲,我們不一定開心。”在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市場的過程中,藥材商、藥農等業內人士都希望市場能健康有序發展,而非價格暴漲暴跌。對藥材經銷商來說,短期推高的價格會縮減市場成交量,最終影響總收益。對藥農來說,藥材價格暴漲會助推地租、種苗價格漲價,從而抬升種植成本,最終可能反而虧本。
總體而言,雖然中藥材屬于周期性農副產品,價格會隨市場供需格局變化而漲跌,但可預期的波動才是健康的市場。而從歷史行情來看,中藥材異常波動的背后與市場供需失衡有關,包括此輪反季暴漲行情。因此,平穩保供才能助推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藥材市場不同于其他農產品,價格漲跌幅度通常較大。這是因為,肉蛋奶等民生產品有多種穩價干預措施如價格監測、定期放儲、期貨套保等,而目前中藥材市場仍缺乏有效的平抑價格波動的手段。
中藥材由于品種多樣、道地藥材品種良莠不齊等特點,監管很難在終端價格上伸出有效的“有形的手”。在此背景下,中藥材穩價更需政策扶持種植端,由種植戶自己根據市場供需行情調節種植面積和輪種品種,從而達到平抑終端市場價格波動的效果。
目前國內中藥材種植產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機械化水平不高、種植戶個體化、普遍老齡化、利潤率不高、受自然災害影響大、種苗資源不足等問題,長期制約道地藥材種植面積及畝產發展,亟需政策進行針對性扶持。
首先,中藥材種植人才稀缺、后備力量不足,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多位藥農反映的問題,亟需政策出手扶持。比如加強培養種植技術人才、擴充后備人才隊伍儲備,為人才交流創立條件和平臺,加大種植人才補貼力度,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到中藥材種植產業中。
其次,中藥材產量仍受天氣及自然災害影響很大,去年的暴雨和今年的高溫天氣都不適合藥材生長,從而導致部分品種畝產量下滑、市場供應不足。這就需要加大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發和推廣、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推廣機械化種植和提高農機設備補貼力度,助推中藥材種植經濟提質增效。
再次,目前中藥材種植仍以個體戶為主。在采訪過程中,藥農給記者算了筆經濟賬,道出了原委:農戶自己在家利用空閑時間施肥除草,白天去打工賺錢,勞動力成本基本忽略不計;但如果是企業大規模種植,則需要付出很高的勞動力成本,因為每個勞作的員工都必須按月發工資。這就導致了中藥材很難大規模企業化種植,這也是產業機械化水平不高的原因。
因此,藥農呼吁政策能針對性地對相關種植企業進行減稅、補貼,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資中藥材規模化生產,建設標準化規模化中藥材生產基地,同時提高機械化水平。
此外,在采訪過程中,種子問題也令農戶苦惱:一方面,市場上流通的藥材種子良種率不高,質量也參差不齊,好種子的存儲和培育也是個難點;另一方面,行情向好時種子價格不但隨之暴漲,而且還經常買不到。
針對這一問題,藥農希望政策能關注并扶持藥材種業及其相關產業——建立種子繁育基地,推廣良種繁育基地和相關技術;以種子庫和藥用植物園為依托,做好常用和瀕危中藥材的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評價等基礎建設,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