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 林長松
貴州是中藥資源大省,以“道地性、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為重點,以綠色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優良品種選育、中藥材產業綠色標準體系建設、中藥材綠色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全產業鏈條質量控制與管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引導,全省中藥材產業成為綠色生態農業強省建設和鄉村振興最具亮點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
綠色發展是貴州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色。貴州立體氣候明顯,生物資源多樣,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2.12%,生態環境良好,農業污染源少,是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天然之地。綠色是中藥材發展的底色,綠色發展也必然成為貴州省以農業為基礎的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最亮麗的名片。
綠色發展是貴州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式。貴州地形地貌復雜多變,生物資源豐富多樣,野生藥用植物種類繁多,蘊藏量大,其中道地藥材有95種,草珊瑚等部分野生資源的面積在全國居首位。優良的生態環境加上野生的資源開發利用,天然具備綠色的屬性。近年來,貴州省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人工種植栽培或養殖的中藥材多采用綠色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對質量要求高。
綠色發展是國家中藥材高質量發展的目的。“藥材好,藥才好。”中醫藥是我國的民族瑰寶,中藥材產業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優良的中藥材品質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根本。中醫藥要發揮好良好的作用,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對藥材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發展綠色中藥材種植養殖、生產,提升中藥材的質量,對于保護和發展中藥材產業,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優良品種選育。中藥資源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1983—1987年的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查明貴州有各類藥用資源4290種,其中藥用植物3924種,隸屬274科、1384屬;藥用動物289種;藥用礦物77種,為貴州中藥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在近年開展的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中查明貴州有藥用植物資源7317種。可見,中藥資源家底有待持續調查摸清。因此,貴州需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普查,做到品種、數量、分布數據化管理,并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的規劃設計,達到既滿足野生資源的高產優質,又起到保護物種的多樣性,杜絕物種滅絕的目的。對于瀕危物種,要加強人工干預,構建野生珍稀瀕危物種種質資源庫、物種基因庫,凝聚相關研究團隊和科技資源,開展野生中藥資源保護、人工資源生產,形成較為完善的中藥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服務支撐體系,促進中藥資源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
加強中藥材產業綠色標準體系建設。中藥材質量提升是社會和業內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尤其是標準化提升已成為行業共識。近年來,貴州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種植養殖水平逐年提高,優勢品種逐漸凸顯,但仍然存在道地藥材品牌不強、中藥質量優勢不足等問題。要按照新舊兩個“三品一標”打造中藥材產業,即按照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識保護產品的方式,加強以農業為基礎的中藥材種養殖的管理和生產;按照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的新三品一標的方式,綜合開發利用中藥材。以提高質量、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污染治理、循環利用和生態保護為著力點,制定推行原料藥綠色種植養殖基地、綠色工廠、綠色管理標準等綠色生產標準,逐步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文明的綠色生產體系,推動中藥材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加強中藥材綠色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堅持“有機、綠色、道地”原則,有序推進綠色標準化種植(養殖)。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養殖),通過林下仿野生中藥材種植(養殖)模式,以“不施一粒化肥、不用一滴農藥”的栽培管理方式,讓中藥材回歸山野林中。針對中藥材生產與深加工產業化過程產生的非藥用部位、固體廢棄物及副產物開展科技攻關,創建資源循環利用策略、模式及適宜技術體系,生產中藥發酵飼料、有機肥料等產品,實現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的循環發展,構建中藥材資源循環利用的理論和技術體系。
加強全產業鏈條質量控制與管理。在種植養殖環節,要合理、科學使用農資,包括農藥、化肥和飼料,根據種植養殖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做到高產、安全、優質、高效,從源頭上保證中藥材道地品質。做好全產業鏈條風險關鍵控制點分析,對種植養殖環節的農獸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風險,以及采收、儲藏、加工環節的微生物超標、生物毒素超標等風險具體分析,進行綜合控制。在加工環節,要注重中藥材加工過程中活性物質下降,品質降低等問題。
(作者單位:貴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