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開始,中醫學者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將傳統的中藥飲方變成更為方便的中藥制品。因此,中藥顆粒的概念開始逐漸被中醫學者所認可。
但從湯劑變成顆粒,如何能夠保持藥物的效用并達到湯劑藥品的效用,就成了難題。除此之外,中藥市場一直飽受爭議。為了保證不讓不合格的中醫顆粒流入市場,國家對其是做足了監管工作。
中藥飲是千年的歷史傳承,它是中醫通過對癥下藥,靈活抓取中醫藥方,在熬煮、炮制、熏蒸等基礎上,解決患者的疑難雜癥。相比中藥顆粒,中藥飲其實更依賴于中醫個人的行醫經驗,受個體的身體素質不同,中藥飲的藥方子也會適時做出輕微的調整,以滿足患者個體的差異性。
2003年,福建三明市第二醫院的陳坤全醫師就曾在《河北醫藥》上表達過自己的意見。他分別總結了中藥顆粒和中藥飲的特點,隨后又細致地就二者的差異性做出分析。
中藥顆粒和中藥飲各有哪些優缺點?
在陳坤權醫師的眼里,中藥顆粒是中醫藥進步的一大證明。患者無需要購買一包又一包的中醫藥材,完全可以通過醫師配制的顆粒,拿水沖一沖進行服用,少了復雜的烹煮過程。
因此,中藥顆粒完全可以隨機組方子,靈活滿足靈活要求。同時,對于沒有煎煮藥物條件的人群,中藥顆粒的出現給了他們更好的解決方案,省得再花高價錢托別人煎藥。
而且,中藥顆粒的出現,有效地提高中藥材的利用率。像煎煮這類型的操作,要想達到能夠治病的藥效,我們往往得耗費一大包的藥材,價格不便宜,還沒辦法二次利用藥渣子。
中藥顆粒就不同了,它的工業化流程會使得藥物的利用率達到最高,從而避免藥材的浪費。同時,它的出現可以使我們的中醫學文明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接納。
但與此同時,中藥顆粒還有著較為致命的缺點。其療效問題更是中醫學者歷年來爭論不休的觀點。畢竟,中藥飲的處理相當復雜,生物界里面的化學反應更是“千姿百態”。
很多醫師不認可中藥顆粒的一點,就在于中藥顆粒的類別不完整,僅有一個單一的“混合”沖飲,根本做不到中醫學里面的先煎后入,以及特殊的服用方法。老中醫們不可能愿意拿著這類型的藥物供給自己的患者。
所以,中藥顆粒的發展是需要國內先進的醫學機構以及專家,對中藥顆粒的臨床試驗做出規范性的操作,確保中藥顆粒混飲下的作用。因此中醫顆粒以及中藥飲到底誰更有效的方面,多數的中藥醫師還是更加傾向于中藥飲。
畢竟,中藥飲中的藥材齊備,論起來實際的價格,大多數的中藥材還是會比中藥顆粒更加實惠。中醫學里,煎藥入藥都是一門學問,這一點是中藥顆粒難以媲美的。
當然,研究結論不是在否定中藥顆粒。相反,中藥顆粒更加適應現代化生活的方式,注定了中藥顆粒的發展未來還是頗具光明的。畢竟,老外可不懂什么煎藥的門道,他們喝水都喜歡喝自來水。
我們的中藥要想走向世界,怕是不能指望老外自家備一個藥罐子整天熬藥。
總結來說,現有階段的中藥顆粒是不能夠完全取代中藥飲的,它的發展還需要優秀的人才進行深入鉆研。二者更應該以相輔相成的方式,實現中醫學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