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寒氣始收,熱氣漸升,氣候回暖,萬物開始生長繁榮。俗話說“百草回芽,百病始發”,春季既是萬物復蘇之季,又是疾病多發之季,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疾病等進入高發期。因此,做好春季的養生保健對預防疾病與維護健康尤為重要。下面仔細談談如何預防春季多發病。
呼吸道疾病
春季溫差較大,驟寒驟暖,陽氣不足的人容易不適應天氣變化、免疫力下降,加之天氣溫暖,各種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長繁殖,可能誘發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同時,春天空氣中飄浮著大量花粉、柳絮、塵螨,容易刺激呼吸道而誘發呼吸道過敏反應。
早春之時要注意防寒保暖,根據氣候的變化增減衣物,避免出汗迎風受涼;適當運動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到戶外踏青或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時應該戴上口罩。
心腦血管疾病
春季天氣多變,乍暖還寒,寒氣收引,“倒春寒”的特殊氣候易使人體血管收縮,誘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更要做好春捂防凍的工作,在春季氣溫回暖時,不宜過早將棉衣脫掉。人們的生活作息也要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生長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隨著晝長夜短的變化,人們可以適當晚一些入睡,早點起床。
消化道疾病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季。中醫認為,春季肝氣升發太過容易克制脾胃功能,平素脾胃虛弱之人更容易出現消化功能不良的情況。多變的氣候也常常導致受寒著涼,引發胃腸功能紊亂、急慢性胃炎等。春季應當注意飲食衛生,規律飲食,防止暴飲暴食,避免食用油膩煎炸食品,遠離生冷寒涼食物。
春季飲食應注意養護脾胃,多食用小米、山藥、扁豆等食物。民間有“春宜食芽”“春宜食花”之說,是因為植物的嫩芽花苞應天地升發之氣,多具有疏肝養肝、健脾益氣之效,故春季可多食用蒜苗、香椿、黃花菜、豆芽、春筍等時令蔬菜。也可適當食用蔥、姜、豆豉、韭菜、香菜等辛甘發散之品以助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
骨關節疾病
春雨綿綿,陰寒潮濕時若不注意防寒保暖,寒濕之氣乘虛而入,由表及里侵襲骨骼筋肉,阻滯經絡,凝滯氣血,就會誘發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出現關節疼痛酸軟、沉重乏力、僵硬等癥狀。故春令之時要做好膝踝關節保暖,可戴上護膝護踝,或采取局部艾灸、睡前熱水泡腳等方法,以溫經通絡散寒,預防骨關節疾病。
平時應適度活動關節,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春季運動應該適度,注意勞逸結合,不可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以避免耗損陽氣。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如散步、踏青、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活動地點宜選擇公園、河畔、樹林、廣場等場地開闊、植被較多之處。
情志類疾病
春天多變的氣候也會導致人的情緒波動,民間有“菜花黃,癡子忙”的俗語,是說油菜開花的春季,是精神病患者六神不定、坐臥不安、病情復發率很高的時期。研究發現,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容易引起人體激素分泌紊亂,誘發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多種精神病。
中醫認為,春季應肝,肝主疏泄,主調暢情志,故春季宜養肝疏肝,學會自我調控情緒,及時宣泄情緒,避免情志抑郁,肝氣郁結。要心胸開闊,積極樂觀,戒郁戒怒以養身心。春季宜親近自然,游覽風景、登山戲水都可陶冶性情,愉悅身心,修身養性,使情志與自然相適應,以利于春陽的升發。切勿孤眠獨坐,自生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