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節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北方地區尚未有春天氣息,而南方大多數地方則已經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春季是肝木升發的季節,因五行中木克土,肝氣升發太過容易影響脾的運化。此外,雨水節氣多雨多濕。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脾五行屬土,喜燥惡濕,最易為濕所困。因此雨水養生的關鍵是疏肝健脾。《本草綱目》亦云:“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雨水節氣應注意以下幾個養生關鍵點。
注意“春捂”
俗話說“春捂秋凍”,在早春的雨水節氣里更要注意“春捂”。雨水之后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日常應注意保暖,在感覺到熱的時候,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當然,“捂”也要依據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與體質偏寒者可多捂幾天,而體質偏熱的人則可以少捂幾天,具體標準可以綜合考慮氣溫和個人感覺兩方面。
飲食調理
春天是陽氣升發的季節,要避免攝入寒涼的食物,比如冷飲及西瓜、梨等寒性水果。飲食要清淡些,味道不要太厚重,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通暢腸道。春季當令食材如春筍等是很好的選擇。
春季肝旺,而脾胃相對虛弱。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藥物熬制而成的藥粥對脾胃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推薦食用黨參山藥薏苡仁粥,取山藥100g、薏苡仁30g、黨參12g、大米200g共煮即可。黨參味甘益氣,山藥健脾,薏苡仁祛濕,三者合用效果明顯。
調攝情志
《黃帝內經》指出:“喜怒不節則傷臟”。說明情志不加節制會損傷臟腑功能。調節心情對保持健康特別重要,應盡量做到心平氣和,與人為善,不斤斤計較。《黃帝內經》記載,五音對應于五臟,其中角音對應肝臟,輕快的、明亮的音樂,具有很好的調肝作用。《江南好》《江南絲竹》《春風得意》等音樂都可以用來調肝。
運動養生
雨水時節應適當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但是雨水節氣運動養生應注意避寒防濕,時間應該選在氣溫較暖的白天,在避風、干爽的地方進行。運動形式最好以較溫和的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或動作柔和的健身操為主。運動量因人而異,以微汗出為度。
摩腹強身
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日常可采用非藥物療法——摩腹,調理脾胃、強身健體,具體做法如下:仰臥在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30次左右即可。
總而言之,雨水養生,疏肝的同時當注意調養脾胃。調理脾胃既可食補、按摩,又要兼顧調暢情志,配合適量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