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雖有集采,但遠沒有化學制藥的集采那么血腥,因此對于中藥公司的業績影響會小很多。
12月以來,消費品漲價的炒作逐漸熄火,但中藥漲價的熱度開始升溫。
12月13日,華潤三九(000999)(000999.SZ)在互動平臺表示,由于近年來整體成本不斷上漲等原因,公司安宮牛黃丸出廠價今年有所提升。
前不久,同仁堂(600085)(600085.SH)對旗下安宮牛黃丸也進行了調價,其安宮牛黃丸(3g×1丸/盒)的銷售價格從780元提至860元,價格漲幅約為10%,該價格于12月開始執行。
為何漲價?據同仁堂方面回復媒體稱,主要系受原材料漲價影響。安宮牛黃丸的主要原材料除了牛黃和麝香,還包括了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以及水牛角濃縮粉等。
中藥材天地網價格信息顯示,以安宮牛黃丸中的原料牛黃為例,天然牛黃近幾年價格上漲明顯,每公斤的價格從五年前的21萬元漲至2021年的52萬元。
而麝香方面,公開資料顯示,每年全國麝香產量約為600公斤,而一年麝香的需求量約為1000公斤,長期的供需不平衡造成天然麝香價格持續走高。
此外,今年以來,黃連、郁金、梔子等中藥材價格也在普漲。
今年來,由于原料漲價,消費股普遍業績不佳,股價大幅下跌。進入四季度,市場開始押注于消費股的漲價預期。
經歷過白酒、調味品等板塊的一輪炒作,中藥股近期開始有接力的趨勢。
中藥股的翻身之年
一方面,上游中藥材價格普漲,不少品種價格漲幅超過100%,有些甚至超過300%。
根據天地云圖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監控的1587個中藥品種來看,11月份,萹蓄的價格月上漲幅度達到191.67%,壁虎、芥子、西紅花等多品種的上漲幅度超過50%。
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安國藥市上,黃連的每公斤價格從2020年10月份的105元上漲到目前的150元,朱砂的每公斤價格從年初的520元漲到如今的620元,白術、馬錢子等中藥材價格相較年初差不多翻番。
另一方面,下游中藥品牌也在頻頻漲價,定價能力強于大部分消費股。
以安宮牛黃丸為例,市面上其實有很多品牌,比如同仁堂、廣譽遠(600771)、白云山(600332)中一藥業、片仔癀(600436)等企業都有此類藥品。但在最近十年,同仁堂已對安宮牛黃丸多次調價,且漲幅頗大。
2012年7月,安宮牛黃丸的終端售價從350元漲到了560元;隨后2019年12月,同仁堂又將價格從560元漲到780元。此次又提價逾10%,漲至860元,綜合計算,同仁堂對安宮牛黃丸的終端累計提價145%。
中藥界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的稱謂。今年5月,產品含有牛黃及麝香成分的片仔癀同樣以成本價格上漲為由,上調了產品價格,并采用了限量供應的形式進行銷售。
雖然今年下半年暫未宣布提價,但2004年至2020年,片仔癀產品一共提價19次。
因此作為中藥提價界的擔當,今年市場對片仔癀產品漲價的預期很強烈。6月份,片仔癀線上售價一度由590元/粒漲至1500元/粒。
良好的漲價能力,帶來了靚麗的業績表現,今年三季報,十余家中藥企業呈現翻倍增長。
中藥為什么能漲價?
我們從供給-需求兩端進行分析。需求端:疫情導致人們對健康更加重視,中藥材的需求量在增加。
一方面,高層政策重視。
12月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近期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邴媛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中,除個別特殊情況人員外,均普遍應用了中醫藥。中醫藥治療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納差、乏力等臨床癥狀,減少向重癥發展。
對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策”,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改善胃腸道癥狀等方面的療效,減緩或阻斷重癥向危重癥發展,促進重癥向輕癥轉變。
針對部分康復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納差、氣虛等癥狀,應用中藥和非藥物療法綜合干預,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效果良好。
其次,大眾層面,消費者基于預防保健需求,市場持續增長。
比如安宮牛黃丸,具有清熱解毒、鎮靜開竅的功效,用于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腦出血、敗血癥等病癥的治療。
該藥在宣傳時也往往強調其為“家中常備”的預防屬性,可適用于加班熬夜人群、三高人群。
米內網數據顯示,安宮牛黃丸在2017年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元,并且近年來始終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率。
另外,近年來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推動了需求的增長。從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和總診療人次看,2013年至2020年復合增速超過8%,2020年達72355個。
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2019年達11.64億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2021年預計需求恢復后可達12.34億人次。
供給端:政策和天氣短期影響,導致供給減少。
比如政策方面,2020版《中國藥典》實施后,對中藥材殘留的重金屬及農藥檢測標準均有所提升,導致符合要求的中藥材量減少。
由于我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品種種類最多、生產體系最完整的中藥材生產大國,一旦我國的供給收縮,很難在其它地區找到可替代的供給,不可避免就帶來了原材料的漲價。
2021年以來,PPI持續高位運行,10月同比上漲13.5%,創下新高,生產端的成本上漲在中藥材上表現為價格上漲。
中國成都中藥材價格指數顯示,2021年中藥材價格指數趨勢性上行,截至 11月22日中藥材價格指數為202.38,同比上漲14.6%。
A股市場的推波助瀾
除了供需兩端的基本面因素,A股市場的估值因素也給炒作推波助瀾。首先,中藥行業估值水平處于低位,具備性價比。
截至11月30日,醫藥板塊PE(TTM整體法)約35.1倍,PB(LF)約4.35倍;中藥板塊PE(TTM整體法)約31.89倍,PB(LF)約2.98倍。
中藥板塊之所以估值便宜,跟過去幾年的被市場冷落有很大關系。
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年是A股醫藥股的黃金年代,創新藥、醫療器械、CXO、醫療服務,都被輪番炒作,尤其是疫情爆發的2020年,優秀的醫藥股普遍估值過百倍。
但中藥股卻幾乎無人問津,很大的原因就是其藥效不明確,甚至一批品種被剔除了醫保,導致需求萎縮。但到了今年,許多邏輯都出現了反轉。
創新藥和醫療器械,因為集采,邏輯受損;CXO和醫療服務,因為國內外的政策擾動,也被因為高增長不可持續,股價連連下跌。比如CXO,增速下降真的有那么嚴重嗎?未必。
說到底,還是高估值下,市場高處不勝寒,開始尋找低估值的洼地。這個時候,相對低估值的中藥股就受到了青睞。
并且,在漲價支撐下,中藥企業的可持續邏輯是有保障的。
以今年的業績數據為例,中藥行業前三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1.28%和20.77%。在去年低基數效應和2021年中藥行業全面回暖的情況下,前三季度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提升,行業處于業績回升通道。
其次,政策上的加持,給市場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跟醫藥其它板塊普遍遭遇政策逆風相反,中藥行業的政策暖風吹拂。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8條措施,涵蓋人才、資金、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為中醫藥高質量的特色發展保駕護航。
中藥股的投資布局
從產業鏈的角度,中藥股投資可以從三個角度布局。
第一,關注供給端,稀缺性帶來的價格上漲。
我國中藥保密配方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國家絕密級配方,國家保密配方和中藥保護品種。其中,國家絕密配方保密期限為永久,目前只有片仔癀和云南白藥(000538)2個。
國家保密配方保密期間為長期,共有6個,分別為安宮牛黃丸(北京同仁堂)、華佗再造丸(廣州奇星藥業)、六神丸(杭州雷允上)、麝香保心丸 (上海和黃藥業)和龜齡集(廣譽遠)、定坤丹(廣譽遠)。
中藥保護品種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保護期限為10-30年,二級保護期限為七年。以上這些品種,由于企業在配方上具有品牌護城河,定價能力強,上漲更具有可持續性。
第二,關注需求端,品類拓展帶來的需求增長。
知名的中藥企業,在長期的經營中,普遍建立了一定的渠道優勢,通過切入有一定相關性的消費品種,能夠持續拓展營收增長。典型的例子就是日化用品,比如牙膏和藥妝。
以牙膏為例,根據中國口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牙膏生產企業銷售規模達265億元,功效性產品市占率達94%。
從產品功效看,中草藥牙膏和美白牙膏是最主要兩大需求品類,其中,中草藥牙膏市場份額達26%,美白類牙膏市場份額達25%,中草藥牙膏市占率已超過美白類。
目前主要中草藥牙膏品牌包括片仔癀、云南白藥、同仁堂、哈藥集團、濟川藥業(600566)等。從功效看,片仔癀牙膏定位清火護齦,云南包藥牙膏定位止血,都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
另外,片仔癀、云南白藥、東阿阿膠(000423)、廣藥集團、昆藥集團(600422)等企業還在開發面霜、面膜、祛痘產品等在內的護膚品,可以適當關注。
第三,關注困境反轉帶來的下一波機會。疫情持續的當下,并不是所有的中藥企業都是受益的,也有一部分處于困境之中。
從治療大類看,米內網數據顯示,2020年中成藥所涉及的13大類治療類別中有7大類占比提升;其余占比在下降。
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用中成藥和兒科用藥,因居家及佩戴口罩等疫情防護的原因出現明顯下降。
兒童用中成藥,是過去幾年中增速較快的品種,但疫情期間,該類企業普遍遭遇了業績下滑。
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超10億的產品是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目前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濟川藥業)、金振口服液(康緣藥業(600557))和小兒肺熱咳喘顆粒(葵花藥業(002737))為主要產品。
未來疫情消退,防疫措施減少,流感病例增多,該板塊企業的業績反轉是存在機會的。
最后,提示一下風險。政策面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即中藥集采。目前首先開始的是以地區聯盟形式的中成藥集采。
2021年9月,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管理服務網發布《中成藥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1號)》,由湖北、河北、山西等19省及地區組成的采購聯盟將開展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
參加中成藥帶量采購的范圍包括聯盟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并鼓勵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按照所在聯盟地區相關規定參加。這標志著中成藥集采拉開了序幕。
隨著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結束,配方顆粒制定了統一規范,預計2022 年配方顆粒或逐步開展集采。
中藥與化藥有所不同,中藥上游涉及中藥材種植和動植物養殖,受農戶和 天氣等因素影響,成本端存在一定程度波動。再加上新藥典的實施,對中藥原料提出新的要求,提升了中藥企業的生產成本。
因此包括中成藥在內的中藥集采降價可能會較化藥更為理性,降價幅度或小于化藥,集采對中成藥的負面影響或遠小于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