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中醫藥大學立足學校特色,將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與中醫藥人才培養特點相結合,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的精髓,賦能學校“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形成了以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場館育人為重點的“中醫藥思政+”模式,開展涵蓋思政教學、校園環境、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多樣式、廣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不斷提升鑄魂育人成效。
以實踐為要建好專業特色鮮明的思政課堂
思政課建設是學校黨委“一把手”工程。該校黨委書記徐蘭賓說:“打造好有‘中醫藥味’的大思政課,就是要打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打通校內和校外,用好江西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與中醫藥資源,不斷提升思政課培根鑄魂的育人實效,引導學生把個人成長成才的‘小’夢想融入奉獻社會、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大’情懷。”
學校黨委班子掛帥,與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共同開展思政大學習、大討論,夯實開好思政課的自信和底氣,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以自身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成長。
今年暑假,徐蘭賓、黨委副書記章德林與思政課教師們以“多師同堂”的形式,帶領學校暑期社會實踐隊產學研分隊走進家門口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江中藥谷,聯袂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將紅色政治理論、綠色生態理念、古色中醫藥文化融入現場教學,通過體驗式、沉浸式的思政課堂,引導青年學子積極投身火熱實踐、唱響青春之歌。
以文化為橋激活大中小學一體化育人效能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內在契合性,是文化育人的寶貴資源。學校聯合32所大中小學組建全國首個省級中醫藥文化校園聯盟,并依托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分學段、分年齡、分群體,打造了一系列讓學生感興趣、可回味的思政金課以及特色校園活動。
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朱衛豐多次赴聯盟中小學開展中醫藥科普。她表示:“2014年以來,我校堅持‘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與地方政府、中小學校深度合作,通過打造中醫藥文化體驗區、中醫藥文化教育實驗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實施游學江中工程、中醫藥文化校園工程、教師能力提升工程等,探索構建了大中小學一體化中醫藥文化教育新模式,不斷培育新一代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青少年。”
截至目前,學校已在全省7個市縣區設立了16個宣傳教育基地、6個大學生第二課堂基地,幫助和指導中小學校建設了6個中醫藥文化館、4個中醫藥文化長廊、5個藥用植物園、20余間中醫藥特色教室。《大中小學一體化中醫藥文化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批為教育部2022年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
以場館為基營造啟智潤心的中醫藥學習氛圍
場館育人在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依托專業、行業特色優勢,融合場館空間、功能資源,聚焦協同整合、特色文化和志愿服務,有效拓展校園育人空間,成為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獲批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按照線下與線上、校內與校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建設思路,學校建設了以中醫藥文化館、人體科學標本館、VR中醫藥博物館和種植實踐基地、科研實踐基地、生產實踐基地為主體的“三館三基地”,打造立體式中醫藥文化實踐體驗區,營造啟智潤心、五育融合的校園文化環境,促使學生由知而信、由信到行,在知識學習中傳播理想信念,在專業訓練中實現價值塑造,實現科學精神與專業知識、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使命擔當與職業道德追求的融合。
學校將持續整合校內外資源,強化數字賦能,多方位構建中醫藥文化場館體系,用活用熱場館資源,形成場館育人合力。
融鹽入水,潤物無聲。有“中醫藥味”的大思政課引領著莘莘學子在學習實踐中錘煉青春、在文化浸潤里凝聚力量,使學生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通訊員 楊清躍 付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