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表述:飲食結構即指膳食模式(結構),是指膳食中各食物的品種、數量及其比例和消費的頻率。中國營養學會為我國居民設計的飲食結構是平衡膳食模式,遵循這種模式,能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能量水平的健康人群的營養與健康需要。
現代營養學認為,人體每日需要均衡攝取7種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形象地說,人的營養狀況就像由7塊木板圍成的木桶,木桶容量相當于健康狀態,飲食提供的營養素決定了木板的高度,木桶容量取決于最短木板的高度。
張文宏首先強調飲食結構的重要性,可能是因為有些人對飲食與營養的認識,還停留在“某種食物好,要多吃”“別人生病吃這個好得快,我也吃”“祖祖輩輩都這么吃,沒有問題”之類的碎片化認知水平,而忽視了整體飲食結構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存在營養短板。
如何判斷孩子的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食物結構分析:膳食結構和數量是否符合膳食指南的建議,特別是全谷物、深色蔬菜、牛奶、豆類是否滿足要求。疫情期間要格外重視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其中豐富的維生素和植物化學物,有利于孩子維持正常的疾病抵抗力。
能量來源分析:計算能量的三大營養素來源——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和蛋白質(15%-20%)的比例是否恰當,食物來源與膳食指南的參考相比是否適宜。疫情期間可以將蛋白質供能比例提高至20%,相對適當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能比例。
蛋白質來源分析:來源于動物和大豆的蛋白質是否達到1/2以上,優質蛋白質比例是否合理。
營養素供應分析:膳食提供的主要營養素是否符合中國居民膳食參考攝入量的要求,主要營養素如鈣、鐵的食物來源是否得當。
舉例來說,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如果孩子10歲,那么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質約50g,按照三餐3:4:3的能量和營養分配比例,早餐大概占30%,也就是15g。再根據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牛奶的蛋白質為3g/100ml,雞蛋的蛋白質為13g/100g,那么1杯250ml的奶能提供約7g蛋白質,1個50g的雞蛋能提供約6g蛋白質,再加上主食中含有的蛋白質,就能達到攝入15g蛋白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