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醫學現代化=西醫化”的迷思,須明了中西醫融合是中國式醫學現代化的第一要義,而推動中西醫融合的當務之急是逐步打破中西醫壁壘、消除中西醫隔閡,最根本之法則莫過于實現凡中國醫生均能中西醫兼通。
反觀現實,中西醫間的壁壘和隔閡顯而易見。比如三年抗擊新冠疫情中,中央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但在抗疫實踐中細心的人們發現,推動中西醫結合時,往往是中醫主動者多,而西醫主動者少,并普遍表現出對中醫缺乏了解;而且他們的學術話語,基本封閉在西醫藥體系之內,幾乎不涉及中醫藥??梢姡瑢е轮形麽t壁壘和隔閡的直接原因,在于西醫不了解中醫所致。
再深究一層,則在于現行的醫學教育體系將中西醫兩種醫學分隔為二所致。中國的醫學教育體系,目前分為西醫院校和中醫院校兩類。一個顯見的事實是,中醫院校以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姿態,一般都開設了相當比例的西醫基本課程,畢業的中醫基本中西醫兼通,中西醫結合在臨床上大都成為自覺。而西醫院校的中醫課程幾近于無,一般僅有一門“中醫學”,加之兩種醫學背后價值理念的文化壁壘,使得畢業后的西醫不僅對中醫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在價值觀上也很排斥,隔閡很深,更遑論去主動中西醫融合了。
這樣的醫學教育產生出中國醫學領域的一個奇特現象:中醫院校培養出來的中醫均能中西醫兼通,成為中西醫融合的主要推動力量;西醫院校培養出來的西醫往往只懂西醫、不懂中醫,讓他們與不熟悉的中醫協同融合,實在有些難為。再加上中醫與西醫在數量上不可同日而語(2020年執業/助理醫師408萬人,中醫類別僅占68萬人,占比16%),因此,在中西醫兩支隊伍存在隔閡(主要是西醫對中醫的隔閡)的情形下,推動中西醫融合之難,可想而知。
比如在作為中國醫院主體的綜合醫院,主要以西醫力量為主,雖然也都設有中醫科(有的甚至發展得很好),但基本上中西醫界限分明,中醫科室之外的科室普遍由西醫主導,中西醫融合難覓蹤影。
因此,要想根本上實現中西醫融合的目標,最有效的途徑當然是把中西醫存有隔閡的兩支隊伍,逐步轉變為中西醫兼通的一支隊伍。這必然要求每一位中國的醫者均應中西醫兼通。
然而,在百余年全球“醫學現代化=西醫化”浪潮的歷史慣性下,根本打破中西醫壁壘森嚴的已有格局,讓每位中國醫生均能中西醫兼通,構建起中西醫融合的中國特色新醫學,此改革何其難也。
好在,針對上述問題,中央已有察覺并采取了措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2019年)明確提出,“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后提供中醫藥服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1年)強調,“2021級起,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增加課程學時”“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接受必要的中醫藥繼續教育”等。
顯然,中央精神意在通過醫學教育改革,逐步解決西醫不懂中醫的問題,努力消除中西醫隔閡,推動中西醫融合。這些措施對于推動中國醫生中西醫兼通,無疑具有破題的重大意義。
新時代,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程中,建設中西醫融合的中國特色現代醫藥文明無疑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而要實現此目標,則有賴于所有中國醫者均能中西醫兼通方能徹底達成。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期待著中國的醫學教育改革能切實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政策精神,尤其要盡快補上西醫院校中醫教育缺失的這一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