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朱江華 謝孜毅
李阿姨(化名)拖著X型腿,艱難地從福建來到浙江看病。近日,在浙江省中醫院中西醫多學科聯合門診室內,她親自參與了一場病情研討會。這樣的場面,她之前沒有遇到過。
骨傷科何幫劍主任中醫師邀請了康復科、針灸科、麻醉科、醫學影像科等多位醫生開展聯合分析。李阿姨患有重度膝外翻畸形,兩側膝關節外翻角度均在20度以上,從視覺上形成了一個典型的“X”,嚴重影響到正常行走。
對于手術實施,何幫劍胸有成竹。開展聯合分析是為了讓患者在就醫全流程中感到更安心和舒適。
“手術前一天,建議進行皮下穴位刺激,減輕患者圍手術期內的疼痛”;“使用羅氏骨科的特色活血方改善患者輕度貧血問題”;“術后患者腹部可能產生脹氣,推薦臍貼治療和推拿按摩緩解癥狀”……
聽著醫生們給出“多線并舉”的方案,李阿姨放下懸著的心,甚至有些期待盡快接受治療。
李阿姨參與中西醫結合MDT的病情研討會。
浙江省中醫院院長高祥福告訴潮新聞記者,從今年6月起,醫院在原有MDT診療模式的基礎上全面升級,正式在全院范圍內推行大規模的中西醫結合MDT診療模式,充分發揮國醫大師、國醫名師等名醫資源和名藥特色,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全流程的優質服務,實現療效1+1>2,費用1+1<2的目標。
這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最佳應用之一,驚喜遠不止于此。近日,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組織開展“健康浙里行”中醫藥傳承創新媒體采風宣傳活動,邀請潮新聞記者走訪了省內多家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讓記者真切感受了浙江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給患者帶來的就醫改善。
從一張處方改革
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心”高度
“這就可以走了嗎?”小章(化名)第一次對看病的高效率感到驚訝。
幾天前,他因為感染風寒,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呼吸科就診,從掛號看病到門診結算,全程歷時18分鐘。小章表示“簡直難以置信,以前看病至少需要半天時間”,這大概也是多數人共同的感受。
如今,看病效率極大提升,得益于浙江省“中醫處方一件事”改革的推行,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就是首批試點單位之一。
醫院副院長屠越興介紹,自2021年12月起,醫院參與“中醫處方一件事”的標準化體系建設,2022年4月正式完成門診電子病歷系統改造,形成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七大類專科模版,打造透明陽光的數字化中醫服務流程。
患者在手機上預約掛號,就診結束后在門診刷卡結算,就可以直接回家。而想知道自己的中藥煎煮得怎樣了?送到哪里了?同樣掏出手機,掃一掃醫院提供的官方二維碼,就能在云端監控中藥熬制、煎煮、配送的全過程。
看病高效方便,又能用上放心藥,對于患者來說,理想中的就醫體驗正在照進現實。
在云端查看中藥的產地、配伍、煎煮、配送等情況。
數字化+微網格
助力基層便民服務
杭州市拱墅區有一家紅石板社區數字中醫館,負責采集和管理轄區內老年人的健康數據,血壓、血氧、血糖、脂肪率、中醫體質、心理評測、疾病風險等,一應俱全。
張平醫生說,紅石板社區現共有65周歲以上老人1300余名,目前已經有1100余名完成了健康數據信息的免費采集。社區家庭簽約醫生均可以通過登錄數字中醫館,查看、掌握管理范圍內老人的基本健康情況。
72歲的張奶奶(化名)最近通過微信聯系到張平,入伏后,她的睡眠質量一直不怎么好。張平登錄數字中醫館,調取出張奶奶的個人基本資料,發現她是典型的陰虛火旺體質,隨即配好對癥的茶飲包送藥上門。
服用幾天后,張奶奶的睡眠得到了明顯改善。她忍不住夸贊,“現在不用出門,就能看好一些小毛病。人老了以后,能享受到這么便捷的醫療服務,實在是很幸運。”
同樣的便捷,距離杭州148公里外的老梁(化名)也享受到了。
老梁是紹興市楓橋鎮楓源村的村民,某天夜里11點多,突然感到肚子疼痛。在家人陪同下,他來到家門口的數字醫保區智慧健康站。這個健康站24小時營業,刷醫保卡就能進入。老梁先通過電子設備為自己采集了血壓、血糖等數據信息,然后通過遠程醫療,連線諸暨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住院部醫生,在線進行問診。醫生根據云端同步顯示的病人資料和實時問診情況,判定老梁為急性腸胃炎,隨即開出線上中醫藥處方。一個轉身,老梁就能在隔壁智慧藥房電子柜前根據云處方直接取藥。
通過數字化賦能,小小一間“云診室”,十來個平方,就能覆蓋基礎疾病的檢測、問診和配藥全流程服務,一站式云診療模式給村民就醫帶去了極大的便利。
“傳幫帶”激發人才活力
中醫藥特色診療傳承發展
越醫博物館坐落在紹興市中醫院內,是當地著名的網紅打卡地之一。博物館的特色展示是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醫診療法(紹派傷寒)。
紹派傷寒是越醫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從張景岳開始已傳承300余年,一直應用于臨床實踐。最大特色是一代代越醫們結合紹興地區的氣候、飲食等特點,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慢慢摸索出適合本地人的用藥規律和診病特點,形成了獨特的越醫中醫藥文化,造福一方百姓。
如今,紹興市中醫院作為紹派傷寒項目的保護單位,每年固定投入專項研究建設資金,通過師帶徒并結合中醫院校教學形式培養人才隊伍,傳承創新發展,目前該流派的理論已廣泛應用于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等多個領域,在紹興市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邵派傷寒展陳。
紹興市中醫院黨委書記毛小明告訴潮新聞記者,越醫博物館深受市民喜愛,目前預約參觀的團隊已經排隊到今年的9月底。紹興人熱愛中醫藥文化,跟長期以來對中醫藥的信賴息息相關。
近年來,浙江省依托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有力契機,大力實施浙江省中醫藥“杏林工程”,在全省各地加快推進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現有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6名、岐黃學者5名、省級名中醫194名,建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94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169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