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顏源 于娜 北京報道
中藥材漲價潮仍在繼續。
“幾乎是從業以來最為奇怪的一年,價格漲得太明顯了。”來自江浙、北京、東北多地的多位中醫藥從業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雖然各地漲幅不一,但受訪者基本表示為“普漲”,二三十味常用藥材幾乎無一例外。一位來自山東省某縣城的醫院院長告訴本報記者:“拿最常見的甘草為例,去年甘草一公斤是25元,現在已經漲到43元多了。相應的,不少中藥零售價加價30%。”
另有來自蘇州、杭州的兩位臨床中醫向記者表示:“一副藥大概漲價100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對中藥方劑漲價最為敏感的是鄉縣的患者,“我們這地方小,很多有慢性病的患者都來看中醫,他們每個月可能只有一兩千元的收入,我的藥方從35元漲到45元,對他們也是不小的沖擊。”一位江蘇的鄉鎮醫館創始人對本報記者說道。
這波中藥材漲價為何可稱為格外異常,原因又是什么?獲益的又會是誰呢?
中藥材市場的“魔幻一年”
中藥材漲價的新聞總是隔幾年就熱鬧一番,具有較為明顯的周期性。然而,今年的情況似乎最為火熱。
首先,漲幅格外大。據中藥材天地網官網數據,截至7月11日,中藥材綜合200市場價格指數上漲至3587.88,較去年同期上漲了36.57%。行情甚至高于2003年非典和去年的新冠疫情期間,今年6月,江蘇省醫藥行業協會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在報告中提到,“超過2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200%,雞骨草等個別品種年漲幅甚至達到400%—900%。”
其次,淡季不淡反周期。中藥材市場有明顯的淡旺季,一般三月份是旺季,五月開始進入淡季,然而今年淡季不淡,不符合中藥材的基本市場規律。“今年的淡季反而不淡,價格直線飆升,漲價大的品種有白術,黃柏,黃連,當歸,黨參,黃芪,甘草,白豆蔻,牡丹皮,白芨,白芍,梔子,五靈脂,水牛角,芡實,細辛,沙苑子等。”一位不具名的安國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通常來說,中藥材價格大漲,離不開這幾個原因:生產周期影響、氣候變化影響、疫情影響、資本炒作影響。具體到今年的情況,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有資本操作的嫌疑。上述山東省某醫院院長指出,“比起其他市場,中藥材市場體量相對較小,資本運作更容易一些。”
至于進行資本操作的是誰?記者采訪到的醫藥證券從業人員以“話題敏感”為由婉拒了采訪。
事實上,產業鏈不同環節上的人對中藥材的漲價感受不一。
對于中藥材銷路,記者采訪到的多位中草藥種植散戶均表示:“供不應求,有多少都會被收走。”但是對于中藥材漲價的情況,他們大多不太了解。即使是其中一位比較擅長使用社交媒體的種植戶王娟也表示:“大漲了嗎?不知道,反正我們這幾年價都還可以,大不大漲就不清楚了。”另一方面,這些散戶似乎并不會因中藥材銷路好而大賺,王娟種植金銀花和丹參兩種藥材,她表示一直掙不到多少錢,因為“農村年輕人流失嚴重,人力成本水漲船高,合下來掙不到多少錢。比如去年的人工費是80元一天,今年是120—180元一天。”
面對中藥材漲價,中醫館也不得不漲價,北京市豐臺區一家精品中醫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中藥材價格基本大漲三成,我們自然也得漲。”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中藥的以慢性病患者居多,也就是說,大多數患者主要用中藥來調養,并非救急,所以一些經濟條件不夠好的患者可能會暫時停藥,這對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小中醫館形成了沖擊。
這一輪的中藥材價格異動也引起了多地醫藥協會的注意。6月9日、6月16日、6月17日,江蘇、廣東、毫州醫藥行業協會相繼發布《關于中藥材價格異常增長的情況報告》并上報中國中藥協會。而關于中藥材的漲價原因,均提及資本囤貨炒作。
7月8日,中國中藥協會發布倡議書提出:“本輪藥材價格出現較長時間的異常上漲,勢必給中藥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中藥行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協會倡議醫藥企業制定合理采購計劃、保證藥品質量、維持藥品價格穩定、反對哄抬炒作藥材價格、促進產銷直接對接。
相關企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中醫藥公司自然是藥材價格大漲鏈條上的重要一環。本月初,中醫藥板塊曾出現一次普跌。彼時,記者也第一時間聯系到了開盤不到20分鐘就跌停的太極集團,太極集團證券事業部工作人員回復本報記者“僅為二級市場正常波動,其他情況不清楚。”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游中藥材價格的持續上漲,會讓相關藥企面臨成本壓力。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中藥材價格上漲或使藥企成本端短期承壓,從影響大小來說,中藥飲片企業與上游中藥材種植之間的鏈條較短,將率先受到影響,中成藥企受到的影響緊隨其后,最終原料上漲的結果是終端產品價格上漲傳導至消費者。
集采壓力疊加中藥材價格上漲,企業如何應對?
中藥龍頭企業片仔癀在這波中藥材價格大漲前就已經選擇了提價。今年5月,片仔癀在時隔三年后再次宣布提價。提價后,片仔癀核心產品片仔癀錠劑國內市場零售價格從 590 元/粒上調到760元/粒,漲幅近3成。對于漲價的原因,片仔癀公司表示,由于片仔癀產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所致。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像片仔癀這樣‘任性’,一些產品如果漲價,消費者未必買單。”
據悉,片仔癀是國家一級保護品種,是中國的中成藥保護的最高級別,屬于“國家秘密”;比如云南白藥的保密級別就低了一級,屬于“國家保密”,可以使用“云南白藥”品名定點生產。這些保密配方永久保留工藝和配方,不像西藥一樣過了專利保護期便誰都可以生產。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壟斷屬性,通過提價來消化原材料上漲的成本增加。
對于大部分中醫藥企業來說,進一步打通全產業鏈,提高種植能力是更切實際的規避風險的方法之一。
記者查詢數據發現,目前上游中藥材種植上市公司主要有片仔癀、東阿阿膠、白云山、信邦制藥、香雪制藥、云南白藥、昆藥集團、同仁堂、天士力、太極集團、佛慈制藥、振東制藥、壽仙谷等。以前述太極集團舉例,其在2022年年報中提到,“為降低原料成本,加強源頭把控,布局全產業鏈發展,加速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雙基地建設,發展規范化種植基地15萬畝,新增種植基地2.4萬畝;通過自建或合作新增中藥材加工中心10個,累計建成15個加工中心。”
對于中藥材儲備充足的企業是否會在此輪行情中獲利。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關鍵是看他儲備的什么品種,其次,有儲備還能變現才是本事,現在大量的業外資本進來,建倉容易出倉難,最后也有可能會套在手里。”
截至7月12日發稿日,中藥材價格熱度仍在持續,上述安國安國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人員稱“只有極個別的回落,幅度不大。”賈海彬則稱:“什么時候價格恢復正常要看資本什么時候退場了。”
(編輯:周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