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李春蓮 張曉玉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對中藥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無序地采挖導致野生中藥資源生長環境遭到破壞,對其生長繁衍造成影響,導致中藥材供應的持續性和質量的穩定性下降等諸多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藥材產業發展需加快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加強基礎研究,進行中藥材人工種養殖的試驗及推廣,建立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區。
中藥材主要包括藥用植物、藥用動物、礦物等中藥資源。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2020版中國藥典共收載中藥材品種616個,其中家種品種近300種,野生品種仍占據多數。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中藥資源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部分品種成規模、大面積的野生資源分布已經很少見到,如紅景天、甘松、肉蓯蓉、冬蟲夏草等野生藥材。”吳相君表示,目前中藥基礎研究薄弱。中藥資源種類多、分布廣、單品種需求量小,研究投入較小,對多數中藥資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使用量、生長發育習性、適宜環境條件、群落結構、藥用價值等缺乏系統研究和明確認識。
吳相君建議,加快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摸清家底,科學規劃。積極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查清中藥資源的種類、分布、儲量、用量等現狀,摸清家底。在此基礎上對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對于重點品種進行有計劃的科學采收,劃分采收區、劃片輪采、邊采邊育、野生撫育等,促進資源的恢復與利用,并建立基因庫和種源基地。
隨著中藥資源用量的不斷增長,野生藥用資源被無序過度開采,導致其無法正常生長發育或采挖速度超過正常繁衍速度。此外,部分野生藥材資源生長環境受到威脅或破壞,適宜生長環境不斷被壓縮,生存空間不斷縮小,這都使得部分野生中藥資源面臨枯竭的狀態。
吳相君建議,對于重要且稀缺的野生中藥材資源,在其原產地建立保護區,明確重點保護品種,采挖和收購野生藥材實行許可制度,讓稀缺品種得到休養,促進資源的正常繁育,推動中藥材高質量發展,讓更多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當前,不少中藥材品種為野生資源,部分野生藥材的生長、發育、繁殖規律不明確,關鍵生長環節對生態環境要求不清楚,野生變家種、家養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雖然部分中藥材已嘗試進行野生變家種和野生撫育研究,但種養殖技術尚未完全成熟。
對此,吳相君建議,加強基礎研究,進行中藥材人工種養殖的試驗及推廣。中藥資源的人工種植和養殖是擴大資源產量,減小對野生資源破壞的有效手段。建議加強中藥資源基礎研究和種養殖技術攻關,根據中藥資源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模擬原始生態環境,開展中藥材仿野生種養殖,進行生態種植,擴大資源來源,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和破壞,同時保證種養殖藥用資源的藥效與野生中藥材相當。
(編輯 張偉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