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顆粒龍頭企業紅日藥業(300026.SZ),在2022年經歷了一輪業績起伏。
3月30日晚間,紅日藥業發布2022年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5億元,同比下降1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4億元,同比下降 9.19%。
分季度來看,紅日藥業在第二第三季度的營收出現小幅下滑,分別是15.79億元、15.89億元,而第一和第四季度則分別是17.32億元、17.5億元。
紅日藥業為中藥配方顆粒領域的龍頭之一,其業務布局可大致分為中藥配方顆粒、成品藥、醫療器械、原輔料、醫療健康服務和藥械智慧供應鏈等。
從營收構成來看,紅日藥業在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方面的營收達33.6億元,占比最高,為50.52%;以血必凈為代表的成品藥的營收為13.61億元,占比為20.47%,其中明星產品血必凈的單品營收為8.17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31.21%,占比為12.28%。
中藥配方顆粒相較于傳統中藥飲片,無需煎煮,直接沖泡服用即可,是經提取、濃縮、分離、干燥、制粒、包裝等現代化制藥技術制成的單味中藥顆粒劑。萬聯證券研報表示,未來隨著配方顆粒對中藥飲片替代率的提升,2025年行業有望突破千億規模。
然而正是這一有望破千億的中藥配方顆粒,拖累了紅日藥業今年的業績。
2021年2月,國家藥監局等四部發布了《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并宣布于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結束后開始實施備案制,備案制意味著中藥配方顆粒不能再按企業標準生產和銷售,不具有國家藥品標準或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標準的中藥配方顆粒不得上市銷售。
恰逢新舊標準轉換期,中藥配方顆粒這一細分領域迎來陣痛,一眾中藥配方顆粒企業均在2022年業績折戟,同是龍頭的中國中藥,2022年股東應占溢利同比減少60.46%。
報告中,紅日藥業也表示,行業新政正式實施,處于新舊標準轉換階段,國家標準及省級標準正在逐步落地,醫療終端也因各生產單位在新舊標準轉換階段尚未實現全品種供應導致短期組方受限,需花費一定時間消化新標準頒布前的企業標準的產品儲備,再疊加宏觀環境影響給配方顆粒業務帶來一定的壓力。
這樣的影響會持續多久?對此,紅日藥業在年報中表示,公司是全國首批試點生產中藥配方顆粒的企業,在 2020 年就完成了中藥材溯源體系的布局,相信隨著全國中藥配方顆粒標準體系的逐步完善和國家標準配方顆粒的推廣,換擋提質,中藥配方顆粒行業有望重新駛入快速發展通道。
時代周報記者針對這一問題聯系了紅日藥業相關負責人,截止發稿未有回復。
然而新標準的實施仍然影響了紅日藥業的“出貨”。時代周報記者翻閱年報發現,紅日藥業2022年末存貨較年初增長69.70%,年報將其歸因為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庫存商品增加所致。
而存貨高企,也導致了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之間的巨大差異。2022年,紅日藥業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7.45億元,較上一年度的3.92億元近乎翻倍,當期公司的凈利潤只有6.24億元。
對此,紅日藥業在報告中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存在重大差異,主要系公司業務規模擴大,資產的折舊攤銷、以及存貨庫存相應增加的影響。
然而,除執行新標準帶來的壓力之外,重銷售輕研發的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報告顯示,2022年紅日藥業的研發費用為2.37億元,同比增長16.39%;同期,銷售費用為23.3億元,同比下降11.33%。雖然在2022年有意提高研發費用的同時降低銷售費用,但即便如此,銷售費用也幾乎10倍于研發費用。
同時,2020年至今的三年來,該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93%、3.81%、5.03%,比重一直較低。對于藥企而言,研發新產品永遠是王道,而如此低的研發投入,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其“重銷售輕研發”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