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服用中藥的經歷,中藥因其劑型或治療目的不同,服用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嚴格掌握中藥湯劑的服藥時間及方法尤為重要。
服藥時間
服藥時間應根據(jù)患者病情和藥物作用來決定,一般在餐后1小時左右服用,一些特殊情況如下。
(1)餐前服:一般在餐前30~60分鐘服藥,用于滋補身體的補益中藥最好是在餐前服用,特別是早晨空腹時服用有利于滋補成份的吸收。一般來說,治療病位在下的疾病,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疾病,或者腸道疾病,宜在餐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
(2)餐后服:一般在餐后30分鐘左右服藥,健胃消食藥或對胃腸有刺激的湯藥宜餐后服用為好,治療外感疾病的湯藥也宜餐后服用。一般來說,治療病位在上的,如頭面、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選擇餐后服用,毒性較大的藥也宜在餐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fā)生毒副作用。
(3)空腹服:潤腸藥、驅蟲藥、滋補藥,均宜早晨空腹服用。一般來說,用于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
(4)睡前服:安神藥物宜臨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
(5)調經藥應在經前服用。
服藥方法
根據(jù)病情,有些藥一天只服一次;有些藥一天需服幾次,一般分別于早晚服用;還有些藥可以煎湯來代替茶飲。一般來說,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一次,夜晚也不停止,或遵醫(yī)囑以使藥力持續(xù),有利于更快地發(fā)揮治療作用。
具體服用方法介紹如下:
(1)溫服:一般藥物均宜溫服,藥煎好后放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
(2)熱服:凡傷風感冒藥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fā)汗目的;祛寒活血藥也應趁熱服。
(3)冷服:在藥液冷卻后服,清熱藥、止吐藥、解毒藥,一般宜冷服。
(4)頓服: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藥物在不傷正氣情況下集中藥力,發(fā)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通絡止痛藥等。
(5)頻服:凡咽喉或嘔吐病患者,宜采用頻服方法,多次緩緩服下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較快見效。
冷藏保存
醫(yī)用塑膠袋包裝的藥液一般可在冷藏下保存15天左右,無論居家還是外出攜帶都很方便。服藥時,只需將藥包放進熱水內浸泡約5~10分鐘即可飲用。微波爐加熱后的機煎袋裝中藥不會影響藥效發(fā)揮,可放心服用。如出現(xiàn)藥物明顯渾濁、塑料袋鼓脹等異常,可能是藥物變質,則不應再服用。
飲食禁忌
服用中藥期間,飲食方面應注意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一般患熱性疾病者忌辛,辣、油膩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煙酒等;寒性疾病忌食生冷食物;黃疸、過敏性疾病、痛疽及某些皮膚病忌食魚、蝦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補血藥忌飲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