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砭石、湯藥、艾灸等治療方法,中醫理論基本形成。《黃帝內經》的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陰陽平衡、扶正祛邪、五禽戲、經絡成為中醫“專有名詞”。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中醫得以保留和傳承,也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2017年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開始實施,經典名方可免臨床試驗、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可與政府舉辦的享受同等權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此外,我國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等利好消息也不斷傳出。
傳承對于中醫藥發展意義重大
中醫藥是祖先基于對人體疾病的認識,在整體觀念指導下總結出的一套防病治病的經驗,有其獨特的體系。中醫運用望、聞、問、切四種診法,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這種整體調節的治療方式,如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益氣活血,滋補肝腎等,對治療病因復雜,多臟腑病患的慢性病具有明顯優勢。中醫和中藥不能分家,在這其中,治療以中藥為主,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療法,包括按摩、拔火罐、針灸等。
中醫包括各家學說,師傅也不止一個。革命時期,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現在的體制很好,有專門的醫學院校負責培養中醫藥人才。除了院校教育,中醫藥的傳承還包括師承教育,兩種方式都有其重要性。
中醫藥人才培養要遵循一個重要規律—師承。中醫藥師承教育目前僅限于專項層面,接受教育的人員數量較少、覆蓋面不廣,今后應逐步將師承教育經歷納入中醫藥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評審條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醫理論傳承創新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嚴峻的挑戰。比如缺乏對中醫理論原創優勢的研究,核心理論現代詮釋與現代科學基礎薄弱,理論對臨床的指導作用弱化;中醫理論創新不足,臨床應用不系統等。
加強中醫理論傳承創新工作,可以通過加強中醫藥古籍文獻的整理、研究與保護利用,制定完善中醫藥古籍文獻整理研究規范,建立和完善概念明確、結構合理的中醫理論體系,提升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和產品研發的能力;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中醫理論的廣泛應用;加強中醫理論傳承創新方法探索,深刻理解中醫理論構建模式和方法學特點,廣泛吸納和借鑒現代科學方法與技術,探索建立適合中醫理論傳承創新的新模式與新方法,逐步形成中醫理論傳承創新的方法學體系和評價體系。
師帶徒才是好的傳承
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始終離不開人,目前的中醫藥人才儲備并不能滿足中醫藥發展,中醫后繼乏人,從事工作的中醫藥人數看似很多,但許多人的臨證思維不是真正的中醫思維,也就是說不是真正運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不是真正的中醫,要傳承中醫藥的發展,仍然需要大量真正的中醫藥人才。
人才應該從教育開始,院校教育與師帶徒的方式是目前中醫藥人才兩種主要的來源方式。在現有情況下,院校教育是中醫藥人才的重點來源,但中醫院校教育還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中醫臨床教育還存在理論與臨床嚴重脫節,需要大力改革。另外,傳統中醫的師帶徒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要把中醫院校教育與師帶徒方式很好地結合起來。只有院校教育和師帶徒兩個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很好地繼承、利用和發展好中醫。
如何將西醫的東西為我所用也很重要。西醫對疾病的認識值得借鑒,但應該注意,不能完全照搬西醫的思維來看待中醫,來用中藥。兩者如何結合?取長補短、相互借鑒、融會貫通是關鍵,而不是生搬硬套。中醫臨床講究辨證論治,但目前的教材都講辨證分型,這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醫衡陽會議明確否定了的,中醫自古以來也沒有辨證分型一說。更有甚者,把分型作為中醫臨床標準,使得我們不少中醫醫生往往對照證型標準去看病,對不上這些證型就不知道怎么辦了。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說:“辨證分型把靈活的辨證論治規律變成僵化的框架,實為可嘆!不可取也!”中醫的生命力在于療效,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如果把它丟棄了,改變了,又怎能提高中醫療效?又怎能繼承和發展中醫?中醫傳承,人才培養,這才是根本的根本。中醫目前的狀況不改變,中醫傳承,從何談起?
中西醫并重,中西藥也應并重
推動中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及中醫藥走向全球,中藥是中醫治療的物質基礎。中醫講究傳承,中藥同樣需要傳承,如中藥的四氣、五味及道地藥材的鑒別、炮制工藝等多個方面都需要傳承。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藥也從原始的種植、采摘開始逐步發展為大面積的種植,在這個過程中,藥材的道地性和質量標準,都要做好,包括溯源體系的建設、對藥農的培訓等,相關工作也都在逐步推進中。中藥材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有農副產品的屬性,但又有藥性,質量應該成為更為關鍵的問題。以溯源體系為例,要實現中藥材的溯源,目前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很多工作還在市場推廣環節。
2017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醫藥法》在第三章第三十條規定,生產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復方制劑,在申請藥品批準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也指出,探索適合中藥特點的新藥開發模式,推動重大新藥創制。鼓勵基于經典名方、醫療機構制劑等的中藥新藥研發。
目前,中醫藥在國際上很受歡迎,但中藥國際化的難度非常大。要讓其他國家建立在現代醫藥基礎上的藥政管理體系實現對中醫藥的市場準入,仍然有一定的難度。當然,也需要中藥自身的產業提升,緊跟現代化的發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指出,到2020年,中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這對中藥行業的發展是一大利好。在中西醫并重的同時,中西藥也應該并重,應以療效與安全性為準,有確切療效且安全的藥物,應該被采用。作為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未來發展的重點還包括提升臨床服務能力等方面。
中醫藥對預防養生有獨特價值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各領域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等。不僅如此,《中醫藥法》第六章第四十四條規定,國家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
幾千年來,預防與養生都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醫中“上醫治未病”的說法可見一斑。無論是疾病預防還是治療,中醫講究整體觀念,綜合考慮人體整體內環境,通過各種方法達到人體的陰陽平衡,扶正祛邪。
中醫藥在人體養生方面有很大的價值,也有很多實用的養生方法,對人體健康也有促進之處。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就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這也是中醫運動健身的一些傳統方法。
當然,中醫藥的養生方法不止于此,在疾病預防領域,中醫藥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優勢,一些藥食同源的物質也是中醫特有,既有飲食營養的功效,又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食療功效。舉例來說,茶葉中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還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如茶多酚,茶單寧,后者對于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等有一定的功效。茶葉中含有的氟還可堅固牙齒。茶被譽為萬病之藥、天然的營養飲料,同時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這也是中醫藥在養生與疾病預防方面的獨到之處。
不僅如此,中醫藥中的針灸、按摩等方法,對于解決至今困擾人類的兩大健康問題,即亞健康與慢性病問題,仍然有特殊的效果。很多慢性病重在調理,中醫中藥可以起到明顯的作用。當然,中西醫各有優勢,西醫在急癥、手術等方面有明顯優勢。目前,以針灸、拔罐為代表的中醫診療方式也得到了世界的廣泛承認。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游泳名將菲爾普斯接受拔罐的照片在網絡走紅,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放松肌肉和緩解疼痛,這也成為中醫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的好時機。
傳統的中醫養生方法在今天仍有實用價值,從中醫養生與預防疾病的角度出發,人們應注重全面提高體質,重視整體養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