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獨特作用,加快治未病科室建設,普及中醫藥養生防病知識……如今治未病理念在吉林越來越深入人心。
當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做個健康體檢,好知道身體哪有毛病。”春節剛過,家住長春市寬城區長山花園小區的王大爺就來到長春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親身感受了一次中醫治未病體驗。
王大爺退休三年多了,平時喜歡游山玩水,所以每年這個時候他都要為自己的身體做一次“檢修”,再準備出游。他表示,要當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多享受幾年幸福生活。儀器檢測、專家解讀、方案制定,一整個流程下來,王大爺既感到新奇又意猶未盡。在該院治未病中心廣場,大家還一起做甩手操、喝保健茶。
2017年以來,長春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引進了國內先進的四診合參儀,通過儀器檢測,再由專家團隊進行數據分析,最后制定中醫干預方案,采用“一對一”個體化中醫測評干預方式,形成了全鏈條治未病模式。中心每年為6000余人進行檢測評估,建立治未病健康檔案,并開展定期隨訪。
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每天來院做健康管理和體檢的患者絡繹不絕。“平均日門診量為300余人,日前治未病中心推出新冠病毒感染康復期體檢套餐,所以患者有所上升。”治未病中心主任劉揚揚表示。
據了解,該中心早期在全國開展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設立了健康體檢、養生保健、慢病管理、產品研銷四個平臺,成立了慢病疲勞、睡眠障礙、記憶障礙三個治未病攻關組。
劉揚揚介紹,治未病中心以國醫大師任繼學的“伏邪學說”為理論基礎,構建了以“氣血”為核心的養生健康狀態辨識、干預體系以及“病機關鍵”為核心的慢病管理和疾病風險預警、干預體系。此外,該院中心還經常組織醫務人員走進社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開展季節性膏方、伏貼、代茶飲等中醫藥養生保健普及活動。
“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提級換擋
如今,百姓生活好了,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到中醫院做健康保養,不光是城里人的選擇,鄉村也興起了一股“健康風”。
42歲的董女士平時總是感覺頭暈、沒精神,還經常失眠。她來到前郭縣中醫院治未病——健康體檢中心檢查,被診斷為痰濕質、偏陰虛體質。董女士說:“大夫為我針灸、拔罐、理療,沒幾天的工夫癥狀就減輕了,睡眠好了,也有精神了,干活也有勁了。多虧早點來治療,提前調理、提前預防。”
近年來,吉林省不斷加強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在大型中醫院開展治未病試點基礎上,先后開展了市、縣級中醫院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項目建設。加強理論研究、注重文化宣傳,創新發展模式,優化服務流程,吉林省在不斷推進治未病科室健康發展的同時,還強化中醫藥文化傳播,引導百姓深入了解治未病理念。
2021年,吉林省圖們市中醫院、梨樹縣中醫院、前郭縣中醫院等8家中醫院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項目建設,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超1萬人;開展義診宣教398次,受益群眾1.3萬余人。
“已設置中醫治未病科的,要實現‘提質達標’。”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醫政處處長郭建濤介紹,為進一步加強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去年,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關于全面提升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服務能力的通知》,要求各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按照“應建盡建”原則,全面推進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目的就是讓全省百姓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治未病服務。“提質達標”要求治未病科開展的中醫服務項目應當不少于5項,如中醫體質辨識、開具健康處方、養生功法示范指導、中藥調養咨詢指導、健康調養咨詢服務等。
郭建濤表示,“提質達標”后的治未病科,中醫特色干預技術也更加多樣,產品也更加豐富,如針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貼敷、埋線、藥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療、熱療、電療等其他理療技術,以及膏方、養生調養茶飲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