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84歲高齡的周德安仍堅持每周兩次門診,他一生致力于中醫針灸臨床工作,形成了以“針灸六治”為主要思想的獨特學術體系,從醫執教五十余年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國內外中醫人才。
或許在很多患者眼里周德安是首都國醫名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針灸領域專家,但在學生們眼中他永遠是最慈愛、耐心、親切的“周老”。周德安曾在師訓中指出,“夫大醫治病,無欲無求,視患者如至親,投同門以贊羨,皆因德于藝先,藝承德滿”,希望學生們謹記于心中。
堅信念強本領
因幼年一段艱難的患病治愈經歷,周德安發心從醫,并于1959年如愿考入了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自那時起他開始跟隨眾多中醫大家學習,秦伯未、任應秋、陳慎吾等都曾是他的老師。1965年畢業后,周德安被分配到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工作,是繼金針王樂亭、國醫大師賀普仁之后的第三代學術帶頭人。
進入醫院科室工作后,周德安曾隨診于王樂亭、賀普仁、于書莊、夏壽人、賀惠吾等針灸名家,把學到的寶貴經驗融入臨床,并向學生們傳授。他對傳承針灸名家前輩的學術思想,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大學學習期間,周德安親耳聆聽趙紹琴、焦樹德等中醫大家授課,深受教益。“從他們身上,我深深感受到學好中醫的核心在于‘有仁心才會有仁術,德高才會術精’。”老師們課堂上認真嚴謹的授課氛圍,臨床實踐中對待患者耐心、細心的診療態度給周德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讓他在學習中醫的道路上更加堅定,并定下要弘揚中醫,造福人類的決心。
“相比現代年輕人學習和工作的多樣選擇,我們那個時代被分配到的地方就是按照我們唯一志愿安排的,干一行愛一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誓言。”周德安說,想要在中醫工作中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有堅定的從醫信念、刻苦的中醫理論學習和勤奮的臨床實踐。因讀書時受到老師們的影響,周德安一直刻苦鉆研中醫經典、認真研學針灸名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這為他在今后在針灸學中的造詣奠定了基礎。
周德安認為熟讀經典是做好一名針灸醫生的必備根基,所以他精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針灸大成》等中醫典籍,并努力實踐,最終形成了“針灸六治”的學術思想,同時撰寫的《針灸八要》一書榮獲2003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著作獎。
“要甘當人梯,各項工作吃苦在前,榮譽面前退為人后。”這是劉慧林剛進入中醫針灸科室工作時,常聽起周德安說的一句話,“我曾見到當年科室獲得的成果獎勵,他總會把自己排在骨干人員之后,科室也逐漸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氛圍”。
德在前才在后
“中醫傳承,首先要明白傳承的是什么,才能知道如何傳承。”在周德安看來傳承醫術和醫德非常重要,治病救人是中醫的根本價值,良好的醫德醫風則是實現價值的基本條件。
“只會微笑,沒有技術,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是紙上談兵;而有一定技術,沒有良好的醫德,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周德安時常告誡學生,治病救人離不開高超的技術,而良好的技術源于高尚的醫德,所以每次周德安給學生授課的第一課主題一定是“醫德醫風”。
“我從未見過周老對患者發火,他對所有患者都耐心、和藹,對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他還經常給予幫助。”劉慧林介紹,周老擅長治療兒童抽動癥、注意力缺陷、神經發育遲緩等兒科病,他總能耐心地把孩子們哄得安靜,消減對針刺的恐懼,并長期堅持治療。他日常對待患者的仁慈、忍耐、包容、博愛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學生。
周德安不僅全身心地為患者服務,更是一直保持著精勤不倦的精神,盡職盡責帶教學生。“我非常高興學生向我提問,也不會懊惱他們提出各種疑難刁鉆問題,答疑解惑,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表示,教學相長,這是一種很好的相互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出中醫的獨特優勢。”為了使學生能真正掌握針灸操作的精髓,周德安一向都是親自操作示范,講解要領和注意事項,包括進針、行針、補瀉手法等基本功的訓練,還有一些復雜手法,例如“燒山火”“透天涼”“六寸金針曲池透臂臑”等。
愛之深情之切
“以嚴導其行,以愛動其心。”對于中醫學習之道,周德安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同樣也會嚴格要求學生們,“認真”二字是周德安對學生的核心學習要求。
作為周德安的傳承弟子,他們肩負著嚴格的“四個一”學習任務,即每個星期必須抽一天的時間跟診、每次跟診必須寫一份高質量病歷、每年結束時寫下一年的出診總結、每三年寫一篇中醫論文。周德安表示,這是希望他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每一次、每個階段的診療過程中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中醫診療能力。這不僅是讓他們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患者負責。
“曾經有很長一個階段,周老主動要求在上午門診結束后,利用午休時間為我們逐句講授《針灸大成》。”劉慧林介紹,有時因為時間緊迫,端著盒飯邊吃邊講的場景,至今都歷歷在目。為了可以更好地傳授自己的經驗,周德安會認真閱讀教學大綱、備課、授課、查閱大量的參考資料,以嚴謹的教學態度講好每一堂課。
近年來,他親自規劃、組織、指導學生們再版了《針灸八要》,撰寫出版了《德高術精周德安》《針灸六治》等多部專著。他親自撰寫體例,筆力雋秀,一絲不茍,帶動大家高質量完成任務。
教學中的周德安對弟子盡心負責、嚴格要求,教學外他則更多地表現出對學生們的真心關愛。“他能叫出名字的學生多于百位,而且他幾乎了解每位學生的生活狀況、關心每位學生的發展現狀,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機會,并推薦、幫助多位針灸醫生去瑞士、英國、德國等地發展。”劉慧林說,這些學生目前都發展良好,并與周老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們開展的針灸療法因療效出眾深受當地民眾喜愛。還有一些來自臺灣、香港、韓國的學生長期追隨周老,學有所成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或獨立開業或成為醫療機構的核心骨干。
“德高術精,從醫之本”是周德安的座右銘,也是他畢業研學中醫精神的追求。他決心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為中醫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