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 | 上海 |
功率 | 1~100(kw) |
生產能力 | 1~9999(罐/分鐘) |
適用對象 | 果汁飲料,碳酸飲料,醬類,護膚品類,護發用品 |
外形尺寸 | 1~9999 |
銷售方式 | 品牌經銷 |
貿易屬性 | 促銷 |
自動化程度 | 半自動 |
發貨期限 | 3天 |
包裝類型 | 瓶 |
品牌 | Galileo伽利略 |
型號 | GGZJ |
加工定制 | 否 |
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
相關信息歡迎咨詢...擇三個品牌作為候選對象;如果只有兩個符合資格的品牌,則選擇兩個作為候選對象。公布的129個行業每個行業起碼都有兩個符合資格的候選品牌。
候選名單透露地方的品牌實力
在我國,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個地方擁有中國或中國產品的數量多寡,可以說是衡量當地是品牌大省還是品牌小省的重要指標。浙江、廣東、山東和江蘇是我國擁有中國多的省份,633件國內企業或個人擁有的中國中,這四個省分別擁有67、63、62和53件;925個中國產品當中,廣東、浙江、山東和江蘇分別擁有167、135、120和103個。這四個省可以說是中國的品牌大省。
進入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的品牌數量多寡,則可以說明當地是品牌強省還是品牌弱省,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的3個品牌中,分別有63、53、41和37個品牌來自廣東、浙江、江蘇和山東四個省。可以說品牌大省基本也是品牌強省。
反之,品牌小省基本上也是品牌弱省。比如甘肅、青海、西藏和寧夏,分別擁有4、4、2、1件和2、1、1、2個中國產品,但除寧夏有一個品牌進入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外,其他三個省區一個品牌入選。
湖北、吉林雖然分別有11件、9件和18個、8個中國產品,但分別只有2個和1個品牌進入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說明這兩地的品牌含金量相對偏低。
候選名單表明某些行業在一些地方出現集群優勢。比如西服、領帶、襪子、黃酒、低壓電器等9個行業只有浙江的品牌在競爭行業標志性品牌;而燃氣熱水器、電飯鍋、通訊設備、電話機、建筑陶瓷等行業則是廣東品牌的內部競爭。
海爾、美的等綜合家電企業在多個行業都擁有的品牌地位,比如海爾進入8個行業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美的進入5個行業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
未來幾年將評定更多的行業標志性品牌
此前,平安保險、海南航空、國美電器、愛浪音響、萬科、北京同仁醫院因是所在行業符合條件的候選企業,而自動當選各自行業的標志性品牌。加上本次公布候選名單的129個行業,以及舒蕾洗發水、索芙特洗面奶、安兒樂衛生巾等二批自動當選的行業標志性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國將先后產生145個行業標志性品牌。
中國品牌研究院院長鄭展威表示,未來幾年將評定更多的行業標志性品牌。他認為,標志性品牌將成為企業所能獲得的行業高榮譽。“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評定,是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品牌創新氛圍,使更多中國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現。
中國品牌研究院是國內對品牌認證、品牌價值評估等制定行業標準的專業研究機構。中國品牌研究院具有獨立的術品格和價值取向,不仰仗于任何權力機構和利益集團,在業界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
中國品牌研究院構建的《五種常見商譽價值評價體系》、《中國標志性品牌評價體系》、《中國個人品牌價值評價體系》、《中國企業品牌信譽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專業評估工具,以性、前瞻性著稱,被認為是中國品牌研究的風向標和產業主管部門決策的重要參考。
中國品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中國品牌建設研究,對中國品牌建設理論與實踐進行積探索。中國品牌研究院擁有專門的網站,不定期發布有關企業品牌建設的排行榜,出版《標志性品牌。
為推動中國市場的品牌研究,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建立自主品牌,中國品牌研究院設立品牌研究中心,為中國市場的品牌精英提供一個研究性的交流平臺和合作機制。
中國品牌研究院匯集了國內200多位專家,這些專家主要由品牌專家、評估專家、金融專家、會計專家組成,這些專家主要分布在四條戰線:一是院校的知名教授和老師,二是各種行業的企業高管,三是咨詢顧問公司的首腦,四是財經媒體記者。
中國品牌研究院每年都部署完成3-5個重要課題。此外,本著“協助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宗旨,中國品牌研究院還為中國境內企業提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品牌診斷、品牌定位、品牌規劃、品牌認證、品牌評估、品牌排名等個性化服務。
長江經濟帶:今后15年內具潛力
"與沿海和其他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后15年經濟增長潛力大的地區。”這一預測成為正在南京召開的2006中國長江經濟帶生產力發展論壇暨投融資項目洽談會上與會專家的主流觀點。
據與會專家介紹,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會,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據專家預測,在新世紀的戰略機遇期內,我國經濟的總體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而長江經濟帶在未來15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全國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到2020年前后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總量將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50%。
129個行業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公布
現在幾乎每個行業的品牌都成百上千,一些行業甚至獲得中國或中國產品等官方高品牌榮譽的品牌都有幾十個,如果一個行業只評出一個品牌作為該行業的標志性品牌,誰能獲得這份行業高品牌榮譽?5月10日,中國品牌研究院(www.brandcn.org)公布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將有129個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從公布的3個候選品牌中產生。
為什么評選行業標志性品牌?
中國目前有近20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是無可爭議的“制造大國”。但是由于乏技術與品牌支撐,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很少,出口產品中以自主品牌出口的還不到10%,是名符其實的“品牌小國”。
為此,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特別強調,“未來五年中國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隨著開放的深入,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中國的企業如果要贏得競爭,自主品牌都是重要的競爭手段,也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自主品牌,需要探索成功品牌的成功之路,行業成功的品牌即行業標志性的品牌尤其值得關注和。
中國品牌研究院發起評定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正是一個獨立的品牌研究與評價機構,為貫徹十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屆五中全會精而采取的實際行動。
該院制定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評定標準和實施細則》規定,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是指能夠代表中國同行或在全球同行中較有影響力的品牌;只有獲得中國或中國產品的品牌,才有資格參加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評定;每個行業只有一個品牌能獲得這項榮譽。
本次公布的129個行業中的3個候選品牌,是從獲得中國或中國產品的品牌中挑選出來的,凡商標持有人為境外機構的品牌不能成為候選對象。行業的劃分主要參考中國產品的分類方法。一個行業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符合資格的品牌,選擇三個品牌作為候選對象;如果只有兩個符合資格的品牌,則選擇兩個作為候選對象。公布的129個行業每個行業起碼都有兩個符合資格的候選品牌。
候選名單透露地方的品牌實力
在我國,一個地方擁有中國或中國產品的數量多寡,可以說是衡量當地是品牌大省還是品牌小省的重要指標。浙江、廣東、山東和江蘇是我國擁有中國多的省份,633件國內企業或個人擁有的中國中,這四個省分別擁有67、63、62和53件;925個中國產品當中,廣東、浙江、山東和江蘇分別擁有167、135、120和103個。這四個省可以說是中國的品牌大省。
進入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的品牌數量多寡,則可以說明當地是品牌強省還是品牌弱省,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的3個品牌中,分別有63、53、41和37個品牌來自廣東、浙江、江蘇和山東四個省。可以說品牌大省基本也是品牌強省。
反之,品牌小省基本上也是品牌弱省。比如甘肅、青海、西藏和寧夏,分別擁有4、4、2、1件和2、1、1、2個中國產品,但除寧夏有一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品牌進入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外,其他三個省區一個品牌入選。
湖北、吉林雖然分別有11件、9件和18個、8個中國產品,但分別只有2個和1個品牌進入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說明這兩地的品牌含金量相對偏低。
候選名單表明某些行業在一些地方出現集群優勢。比如西服、領帶、襪子、黃酒、低壓電器等9個行業只有浙江的品牌在競爭行業標志性品牌;而燃氣熱水器、電飯鍋、通訊設備、電話機、建筑陶瓷等行業則是廣東品牌的內部競爭。
海爾、美的等綜合家電企業在多個行業都擁有的品牌地位,比如海爾進入8個行業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美的進入5個行業的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候選名單。
未來幾年將評定更多的行業標志性品牌
此前,平安保險、海南航空、國美電器、愛浪音響、萬科、北京同仁醫院因是所在行業符合條件的候選企業,而自動當選各自行業的標志性品牌。加上本次公布候選名單的129個行業,以及舒蕾洗發水、索芙特洗面奶、安兒樂衛生巾等二批自動當選的行業標志性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國將先后產生145個行業標志性品牌。
中國品牌研究院院長鄭展威表示,未來幾年將評定更多的行業標志性品牌。他認為,標志性品牌將成為企業所能獲得的行業高榮譽。“中國行業標志性品牌”的評定,是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品牌創新氛圍,使更多中國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現。
中國品牌研究院是國內對品牌認證、品牌價值評估等制定行業標準的專業研究機構。中國品牌研究院具有獨立的術品格和價值取向,不仰仗于任何權力機構和利益集團,在業界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
中國品牌研究院構建的《五種常見商譽價值評價體系》、《中國標志性品牌評價體系》、《中國個人品牌價值評價體系》、《中國企業品牌信譽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專業評估工具,以性、前瞻性著稱,被認為是中國品牌研究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風向標和產業主管部門決策的重要參考。
中國品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中國品牌建設研究,對中國品牌建設理論與實踐進行積探索。中國品牌研究院擁有專門的網站,不定期發布有關企業品牌建設的排行榜,出版《標志性品牌。
為推動中國市場的品牌研究,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建立自主品牌,中國品牌研究院設立品牌研究中心,為中國市場的品牌精英提供一個研究性的交流平臺和合作機制。
中國品牌研究院匯集了國內200多位專家,這些專家主要由品牌專家、評估專家、金融專家、會計專家組成,這些專家主要分布在四條戰線:一是院校的知名教授和老師,二是各種行業的企業高管,三是咨詢顧問公司的首腦,四是財經媒體記者。
中國品牌研究院每年都部署完成3-5個重要課題。此外,本著“協助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宗旨,中國品牌研究院還為中國境內企業提供品牌診斷、品牌定位、品牌規劃、品牌認證、品牌評估、品牌排名等個性化服務。
長江經濟帶:今后15年內具潛力
"與沿海和其他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后15年經濟增長潛力大的地區。”這一預測成為正在南京召開的2006中國長江經濟帶生產力發展論壇暨投融資項目洽談會上與會專家的主流觀點。
據與會專家介紹,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會,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據專家預測,在新世紀的戰略機遇期內,我國經濟的總體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而長江經濟帶在未來15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全國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到2020年前后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總量將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50%。
一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
一季度,北京工業生產實現良好開局,在市場需求漸旺和產業布局優勢顯現等因素帶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但在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低迷、部分行業增產不增收和利潤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今年以來,北京市工業生產在去年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增速有所加快。一季度,北京市工業實現增加值42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08.5億元,增長18.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3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7.3億元,增長41.2%;現代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69.5億元,增長31.4%。工業品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達98.8%,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一、生產運行情況
1、“三資”企業高速增長。一季度,全市“三資”企業實現增加值158.8億元,增長35.4%,增幅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7.1個百分點。“三資”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8.9%,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205.6億元,增長9.0%。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3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
2、重工業增速加快,輕重工業差距拉大。一季度,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重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22.8億元,增長19.9%;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7.5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能源、原材料加工行業增速大幅回落,機械、交通設備、電子制造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回暖。一季度,石油加工煉焦及核加工業、化原料及化制品制造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5.3億元和35.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和2.8%。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5.4億元、42.3億元和65.1億元,分別增長24.8%、30.3%和53.9%。
3、高技術產品增勢強勁,基礎工業產品增長平緩。一季度,全市移動電話機產量達2802萬部,比上年同期增長63.3%;計算機127.7萬部,增長42.6%;集成電路51274.9萬塊,增長.6%,增幅分別高于同期25.6個、33.5個和36.1個百分點。汽車17.7萬輛,增長23%,增幅同比提高10.7個百分點;載貨汽車9.8萬輛,增長14.4%(上年同期為下降5.8%);轎車6.3萬輛,增長27.5%,受基數影響,增幅同比回落較大,但從單月產量看,仍處于較高水平,一季度各月平均轎車產量2.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加0.5萬輛。原油加工量210.9萬噸,增長3%;鋼材249.2萬噸,增長10%;乙烯24.2萬噸,與上年同期持平。
4、城市發展新區活力有所增強。一季度,全市四大功能區工業生產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城市發展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7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7%,增速比全市工業快9.4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42.5%。其中亦莊開發區實現增加值60.1億元,增長60.1%,占全市工業14.7%。首都功能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分別增長10.7%、9.9%和13.7%。
二、帶動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
1、市場需求漸旺,出口拉動作用明顯
國際市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貨值28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9%,增幅在上年同期較高的水平上又提升17.7個百分點,出口拉動全市工業銷售產值增長6.5個百分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求逐漸加大,反映在全市電子產品出口活躍,一季度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出貨值20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7%。該行業在全市工業生產中的帶動作用也不斷加強,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2%,同比提高了28.9個百分點。
國內市場:今年以來,汽車市場有所升溫。一季度,全市機動車銷售增長24%,增幅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增長24.5%,增幅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在汽車市場回暖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全市汽車生產企業積調整產品結構,車型及規格多元化的產品格局逐步形成。一季度,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拉動全市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
2、產業布局優勢顯現,產品上下游帶動作用增強
近幾年,全市工業逐步向集群式、集約式方向發展,企業間配套能力不斷增強。如為諾基亞首信通信有限公司和北京索愛普天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兩大手機生產企業配套的企業個數已近20戶,初步測算,一季度這些配套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5%,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比重為13.7%。全市汽車整車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相應地帶動了汽車零部件業的迅速崛起。一季度,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實現總產值60億元,增長34.8%,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比重為25.9%,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
1、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低迷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降幅同比擴大0.4個百分點。虧損面高達53.3%,同比擴大3.5個百分點。
在全市37個行業大類中有9個行業處于虧損狀態,去年同期有7個行業虧損。虧損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煉焦及核加工業、金屬制品制造業、化纖維制造業等原料加工行業。利潤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的行業有12個,其中回落幅度較大的行業有化原料及化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醫藥制造業,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128.4個、57.1個和14.8個百分點。經濟效益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仍得不到緩解,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速為24.9%,高于主營業務收入1.8個百分點。
2、部分行業增產不增收
去年下半年以來,工業企業營業利潤持續下降,且下降幅度普遍高于利潤總額的降幅。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49.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降幅比利潤總額大0.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盈利主體的獲利能力有所減弱。在全市37個行業大類中,有11個行業的生產增長與營業利潤的增長不同步(工業生產增長,但利潤總額下降或增長幅度偏低)。其中,醫藥制造業生產增長10.9%,營業利潤下降18.3%。
3、利潤分布不均衡
全市利潤分布可以概括為“三個集中”,一是利潤集中在“三資”企業。一季度,全市“三資”企業實現利潤4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66.8%,比重同比提高18.4個百分點。而股份制企業利潤下降51.7%。二是利潤集中在少數行業。一季度,利潤前5個行業的集中度為71.8%,依次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信電子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比重分別為28.8%、16.6%、13.7%、7.9%和4.8%。三是利潤集中在少數企業。一季度,排名前20位的利潤大戶共實現利潤47.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7.5%,而其余的6201戶企業只創造了全市工業22.5%的利潤。
長江經濟帶:今后15年內具潛力
"與沿海和其他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廣闊的腹地和發展空間,是我國今后15年經濟增長潛力大的地區。”這一預測成為正在南京召開的2006中國長江經濟帶生產力發展論壇暨投融資項目洽談會上與會專家的主流觀點。
據與會專家介紹,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不僅把東、中、西三大地帶連接起來,而且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干線交會,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據專家預測,在新世紀的戰略機遇期內,我國經濟的總體增長速度將保持在8%左右,而長江經濟帶在未來15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全國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到2020年前后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總量將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50%。
一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
一季度,北京工業生產實現良好開局,在市場需求漸旺和產業布局優勢顯現等因素帶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但在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低迷、部分行業增產不增收和利潤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今年以來,北京市工業生產在去年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增速有所加快。一季度,北京市工業實現增加值42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08.5億元,增長18.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3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7.3億元,增長41.2%;現代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69.5億元,增長31.4%。工業品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達98.8%,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一、生產運行情況
1、“三資”企業高速增長。一季度,全市“三資”企業實現增加值158.8億元,增長35.4%,增幅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17.1個百分點。“三資”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8.9%,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205.6億元,增長9.0%。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3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
2、重工業增速加快,輕重工業差距拉大。一季度,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重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322.8億元,增長19.9%;工業增速快于輕工業7.5個百分點。
從行業看,能源、原材料加工行業增速大幅回落,機械、交通設備、電子制造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回暖。一季度,石油加工煉焦及核加工業、化原料及化制品制造業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5.3億元和35.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和2.8%。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5.4億元、42.3億元和65.1億元,分別增長24.8%、30.3%和53.9%。
3、高技術產品增勢強勁,基礎工業產品增長平緩。一季度,全市移動電話機產量達2802萬部,比上年同期增長63.3%;計算機127.7萬部,增長42.6%;集成電路51274.9萬塊,增長.6%,增幅分別高于同期25.6個、33.5個和36.1個百分點。汽車17.7萬輛,增長23%,增幅同比提高10.7個百分點;載貨汽車9.8萬輛,增長14.4%(上年同期為下降5.8%);轎車6.3萬輛,增長27.5%,受基數影響,增幅同比回落較大,但從單月產量看,仍處于較高水平,一季度各月平均轎車產量2.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加0.5萬輛。原油加工量210.9萬噸,增長3%;鋼材249.2萬噸,增長10%;乙烯24.2萬噸,與上年同期持平。
4、城市發展新區活力有所增強。一季度,全市四大功能區工業生產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城市發展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7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7%,增速比全市工業快9.4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42.5%。其中亦莊開發區實現增加值60.1億元,增長60.1%,占全市工業14.7%。首都功能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分別增長10.7%、9.9%和13.7%。
二、帶動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
1、市場需求漸旺,出口拉動作用明顯
國際市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貨值28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9%,增幅在上年同期較高的水平上又提升17.7個百分點,出口拉動全市工業銷售產值增長6.5個百分點。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求逐漸加大,反映在全市電子產品出口活躍,一季度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出貨值20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7%。該行業在全市工業生產中的帶動作用也不斷加強,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2%,同比提高了28.9個百分點。
國內市場:今年以來,汽車市場有所升溫。一季度,全市機動車銷售增長24%,增幅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增長24.5%,增幅同比提高13.9個百分點。在汽車市場回暖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全市汽車生產企業積調整產品結構,車型及規格多元化的產品格局逐步形成。一季度,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拉動全市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
2、產業布局優勢顯現,產品上下游帶動作用增強
近幾年,全市工業逐步向集群式、集約式方向發展,企業間配套能力不斷增強。如為諾基亞首信通信有限公司和北京索愛普天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兩大手機生產企業配套的企業個數已近20戶,初步測算,一季度這些配套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5%,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比重為13.7%。全市汽車整車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相應地帶動了汽車零部件業的迅速崛起。一季度,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實現總產值60億元,增長34.8%,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比重為25.9%,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
1、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低迷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降幅同比擴大0.4個百分點。虧損面高達53.3%,同比擴大3.5個百分點。
在全市37個行業大類中有9個行業處于虧損狀態,去年同期有7個行業虧損。虧損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煉焦及核加工業、金屬制品制造業、化纖維制造業等原料加工行業。利潤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的行業有12個,其中回落幅度較大的行業有化原料及化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醫藥制造業,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128.4個、57.1個和14.8個百分點。經濟效益低迷的主要原因是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仍得不到緩解,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速為24.9%,高于主營業務收入1.8個百分點。
2、部分行業增產不增收
去年下半年以來,工業企業營業利潤持續下降,且下降幅度普遍高于利潤總額的降幅。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49.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降幅比利潤總額大0.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盈利主體的獲利能力有所減弱。在全市37個行業大類中,有11個行業的生產增長與營業利潤的增長不同步(工業生產增長,但利潤總額下降或增長幅度偏低)。其中,醫藥制造業生產增長10.9%,營業利潤下降18.3%。
3、利潤分布不均衡
全市利潤分布可以概括為“三個集中”,一是利潤集中在“三資”企業。一季度,全市“三資”企業實現利潤4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66.8%,比重同比提高18.4個百分點。而股份制企業利潤下降51.7%。二是利潤集中在少數行業。一季度,利潤前5個行業的集中度為71.8%,依次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信電子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比重分別為28.8%、16.6%、13.7%、7.9%和4.8%。三是利潤集中在少數企業。一季度,排名前20位的利潤大戶共實現利潤47.1億元,占規豆沙定重式膏體灌裝系統氣動灌裝秤東莞定量液體灌裝機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