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湖北“十大楚藥”道地藥材評選結果,蘄艾等11種藥材上榜。
湖北是“藥圣”李時珍的故鄉,有“華中藥庫”之稱,中藥植物資源達4457種,全國知名道地藥材16種,優勢特色藥材30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3個,形成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漢平原等五大中藥材優勢產區。由于歷史等原因,湖北中藥材產業化程度不高、品牌效應不明顯,資源稟賦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影響了中藥材產業發展。
為挖掘湖北省道地藥材優勢,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重振湖北中醫藥產業輝煌。今年5月,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啟動“十大楚藥”道地藥材遴選工作。經科研單位、行業協會、藥檢、中醫臨床等專家論證評審,正式評選出“十大楚藥”,分別為:蘄艾、半夏、天麻、黃連、茯苓、福白菊、蒼術、龜鱉甲、銀杏、紫油厚樸和黃精(并列第十位),共11種。
考慮到部分藥材產業基礎好,在鄉村振興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還評選出“五大特色藥材”,分別為:資丘木瓜、野菊花、虎杖、金剛藤(菝葜)、馬蹄大黃。
讓華中“藥庫”變致富“金庫”
入食入茶入酒入藥 道地藥材名不虛傳
神農故里,藥圣故鄉,湖北中醫藥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湖北中藥資源種類3970余種,總量居全國第五位,華中藥庫,名不虛傳。
7月15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北省“十大楚藥”評選情況。
去年,湖北省吹響打造農業十大產業鏈的號角,道地藥材產業名列其中。延鏈、強鏈、補鏈,從研發、生產到加工、銷售,產業持續向穩向好發展。以“十大楚藥”評選為契機,我省將進一步強品牌、育龍頭、拓市場,推進中藥材產業鏈發展,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讓華中“藥庫”變致富“金庫”。
“十大楚藥”歷史久質量優
“與其他地區相比,湖北中藥材特色、優勢明顯。”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梅之南介紹,本次評選出的“十大楚藥”有五大優勢及特點。
歷史久。幾千年前,“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就為世人所熟知。“自明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蘄艾為李時珍推崇的“四大蘄藥”之一。湖北茯苓栽培有500多年歷史,“九資河茯苓”更是享譽國內外,1915年獲得舊金山萬國商品博覽會金獎。
質量優。中藥有效成分是臨床療效的基礎。研究表明,蘄艾揮發油高于一般艾葉;竹溪、利川黃連多種有效成分均超過藥典標準;英山蒼術總揮發油的含量為國外標準的5倍;京山烏龜龜甲質地充實、飽滿,浸出物含量高,被原農業部授予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烏龜原種場”。
規模大。蘄艾種植規模約23萬畝,年產艾葉萬余噸,到2025年綜合產值有望超200億元。“九資河茯苓”種植面積達6.3萬畝,約占全國年供應量1/3。湖北為銀杏道地產區之一,現有種植面積25萬畝,規模全國前三。
療效好。入選“十大楚藥”的多個品種為藥食同源品種,在預防保健和康復養生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如福白菊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等功效,可入食、入茶、入酒、入目、入藥;黃精、龜鱉是滋陰要藥,天麻是治療頭風良藥,這些均為老百姓熟知的藥食兩用佳品。
多渠道拓展中醫藥發展空間
近年來,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去年以來,全省中藥材總面積穩定在505萬畝左右,產量71.7萬噸,農業產值135億元,產業鏈品牌價值達138億元。產業效益不斷增強,規模以上中藥企業162家,營業收入375.2億元,同比增長7%。2021年我省中藥材出口5.1億元,同比增長8.4%。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壯大。去年以來全省新增市場主體480家,其中新增中藥材企業85個,新增中藥材種植合作社303個、家庭農場92個。新增6家省級中藥材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業的發展有效帶動了就業增收。去年以來,新增就業3.1萬人,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中藥材產業招商引資17項,計劃投資57億元。
同時,因多種原因,湖北的中藥材資源稟賦優勢還未得到充分發揮。
“要繼續拓展中醫藥發展空間。”梅之南表示,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要優化中醫藥服務,鼓勵以“十大楚藥”為基礎原料的保健食品、中醫養生、診療與康復產品的研發,豐富中醫藥健康產品供給。
建設一批道地藥園示范基地
“藥材好,藥才好”。
高品質的藥材是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基礎。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李順清介紹,近年來,湖北省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中藥材產業鏈建設,每年安排產業鏈獎補資金5000萬元,對包括中藥材企業在內的生產經營主體,給予每年5億元的財政貼息貸款。在良種繁育、藥園建設、生產加工、產業強鎮建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等方面,給予綜合性支持。優化營商環境,撬動吸納社會資本投入中藥材產業鏈建設。
“將持續打造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和江漢平原等五大中藥材優勢產區。”李順清表示,我省將實施中藥材良種工程工程,建設一批省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打造國家良種繁育基地“后備隊”,加大品種選育、良繁推廣和種質資源保護力度,提高優良種子種苗供應能力。
加強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標準化種植,認定一批“十大楚藥”“鄂優十六味”道地藥園示范基地,對規模大、示范帶動強的基地予以獎補,推廣生態種植、林下種植、仿生栽培、間套輪作等新技術新模式,力爭到2025年實現生態種植面積260萬畝。
加強產地加工能力建設,支持中醫藥企業配備現代化加工裝備,實現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生產,提升產地加工能力,保障中藥材品質。到2025年,全省建成中藥材產地標準化加工車間1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