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現狀
據行業權威平臺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種植面積達到了4280萬畝以上,與2020年相比下降4.55%。種植面積總量在前五位的省份分別是:新疆、甘肅、四川、陜西和云南。其中,因大棗產區目前主要集中在新疆,以530.95萬畝的種植面積位居全國之首;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451.30萬畝位居第二。近兩年中藥材種植面積增長最顯著的省份前三位為河南省、吉林省和廣東省。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新疆中藥材在地面積在450萬畝左右(除紅棗外),主要集中在甘草、紅花、肉蓯蓉、紅枸杞、黑枸杞、羅布麻、薰衣草、薄荷、麻黃等大宗藥材品種。其中肉蓯蓉在地面積220多萬畝,甘草面積40多萬畝,野生甘草資源保護區面積達13.9萬畝。紅枸杞在地面積15.5萬畝,黑枸杞在地面積18余萬畝,塔城地區裕民縣、伊犁地區、昌吉州吉木薩爾縣種植紅花30多萬畝,占全國70%左右。和靜縣天然麻黃草保護區30萬畝、尉犁縣羅布白麻保護區2萬畝、阿勒泰市羅布紅麻保護區1.5萬畝,已劃定3個農業野生植物保護點,分別為伊吾縣喀爾里克山雪蓮、沙雅縣脹果甘草原生境保護點和伊寧縣新疆阿魏原生境保護點。其它特色優勢品種新疆紫草、天山雪蓮、伊貝母、阜康阿魏、藁本、紅景天、香青蘭、一枝蒿、沙棘、桑椹等也均有零散種植(野生除外)。
在中藥材引種方面,2021年新疆在地面積32萬畝左右,已有60多種藥材實現人工種植養殖,板藍根、黃芩、金銀花等20多種大宗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2021年,全區板藍根種植面積在9萬余畝,金銀花3萬余畝,甜葉菊1萬余畝,黃芪2萬余畝,薄荷5萬畝,紫蘇2萬余畝,艾草近萬畝,黃芩2萬余畝,玫瑰花1萬余畝、白芍、赤芍、北柴胡、酸棗仁、苦豆子、桔梗等在5000畝左右,連翹、射干、防風、丹參、紫菀、蒼術、南星、半夏、夏枯草、牛膝、薏苡仁、白芷、杜仲、孜然、小茴香等品種都有一定量,但數量不大,多則近千畝,少則百畝。
在種植區域分布上,南疆主要集中在哈密伊州區,巴州庫爾勒市、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和碩縣、博湖縣、焉耆縣等,阿克蘇地區庫車市、沙雅縣、新和縣等地,喀什地區喀什市、麥蓋提縣、巴楚縣等,和田地區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等地。北疆主要集中在伊犁州伊寧縣、特克斯縣、鞏留縣、昭蘇縣、察縣、奎屯市等,博州精河縣,塔城地區塔城市、裕民縣等,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阿勒泰市等,昌吉州東三縣、呼圖壁縣、阜康市、瑪納斯縣、昌吉市等,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大坂城區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要集中在農一師阿拉爾市、農二師鐵門關市,農三師圖木舒克市,農八師石河子市,農十師北屯市,農十四師昆玉市等地。
據行業權威監測平臺和業內人士分析顯示,2022年全國中藥種植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預測下降幅度達30%。但仍會出現部分高價品種種植過熱的局面。當前據初步預測,新疆中藥材種植面積將呈上升趨勢,且增幅明顯。通過走訪、交流和分析,2022年新疆中藥材種植生產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新疆傳統優勢品種總體增量不小。預計全區傳統藥材將增種60萬畝以上,肉蓯蓉因防風固沙及荒漠化治理等原因再增8-10萬畝,甘草5-8萬,紅枸杞10-12萬畝,黑枸杞3萬畝左右,紅花5萬余畝,孜然、小茴香增種在10萬畝以上(新疆大面積推廣棉花套種孜然、小茴香模式,預計面積在50余萬畝以上),沙棘增種2萬畝左右,桑椹(藥桑、蛋白桑)5-8萬畝左右。羅布麻、麻黃草、薰衣草等品種在地面積基本保持不變。新疆紫草、天山雪蓮、伊犁貝母、新疆阿魏、藁本、紅景天等因種植局性基本增量不大。近兩年依托現有農業和林果業資源開發有量的藥材品種,如蘆根、苦豆子、杏仁(甜、苦)、桃花、桃膠、桃仁、蒲黃、槐米、玉米須、葵花盤、指甲花、牛蒡子、韭菜籽、野西瓜等,產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2.在中藥材引種方面,預計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較上年略有增長,且種植模式以集中連片規模化居多。預計種植品種及面積如下:
板藍根種植面積在8-10萬畝,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哈巴河縣,伊犁鞏留縣,巴州尉犁縣、且末縣,喀什、和田局部、農一師阿拉爾市、農二師鐵門關市等地;黃芩種植面積近萬畝,主要集中在巴州和碩縣、焉耆縣、昌吉州呼圖壁縣、瑪納斯縣;桔梗種植2.5萬畝,主要集中在巴州庫爾勒市,且末縣及農二師鐵門關市等;北柴胡種植近萬畝,月見草近萬畝,主要集中在巴州且末縣、阿克蘇市、喀什市等地;金銀花種植在3萬畝左右,主要集中在伊犁鞏留縣、伊寧縣,阿克蘇市、喀什市及農六師五家渠市等;黃芪種植2萬畝左右,集中在伊犁昭蘇縣、特克斯縣,阿勒泰哈巴河縣,農十師北屯市等;甜葉菊種植近萬畝,主要集中在伊犁伊寧縣。萬壽菊增種1萬畝左右,主要集中在喀什、阿克蘇等地;玫瑰花種植近2萬畝,集中在和田地區。
薄荷、紫蘇、艾草等品種因市場價格及成本問題,在地減少二分之一面積。主要集中在伊犁、博州、塔城等地。貫葉連翹種植2萬畝左右,主要集中在塔城地區塔城市、伊犁州鞏留縣、新源縣等地。苦豆子種植在2萬畝左右,集中在伊犁、阿勒泰和喀什等地。酸棗仁種植或改良在近萬畝左右,集中在和田、喀什、阿克蘇、巴州若羌縣等地,白芍、赤芍種植在1.5萬畝左右,集中在伊犁、阿勒泰、巴州庫爾勒、阿克蘇、喀什等地。連翹、射干、防風、丹參、紫菀、蒼術、半夏、夏枯草、懷牛膝、白芷、杜仲、白術等品種在各地都有零散種植,體量不大。價格方面,目前除金銀花、板藍根等品種有價格波動外,其他藥材產品價格波動不大。種子種苗價格方面,市場價格帶動種苗價格上漲,但漲幅不大,均在合理范圍內變動。
3.地方推動力度較大,藥企布局加快。去年以來,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加快推進中醫藥特色發展步伐,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和促進中藥材種植行業。特別是今年,國家林草局連續下發三個政策性文件后,林草中藥材、沙地中藥材種植模式等得到積極貫徹,并落地實施,推進有量。與此同時,由于國家政策導向,國內各大型醫藥企業 ,眾多國、私企紛紛布局新疆中藥材種植領域。在全疆建藥廠或產地初加工廠已達20余家。目前全區除道地藥材外,中藥材引種品種主要集中在伊犁州、阿勒泰地區、巴州、喀什、農一師阿拉爾市、農二師鐵門關市,農十師北屯市等地。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棉花,糧食價格上漲,種植成本增加,中藥材擴種受到制約。受棉花、糧食等價格上漲,今年土地流轉費用較上年增長80-100%左右,南疆平均在800-1100元/畝,北疆在1100-1500元/畝。農機服務、農資等費用都有較大幅度上漲,預計今年種植畝成本最低在2500元左右,北疆最高達到3300元左右。對比下,種植戶多會選擇棉花、糧食等作物,以保穩定。
二是標準化種植水平較低,品質較難把控。由于尿素、膨大素、除草劑、殺蟲劑等一些違規農藥的使用,中藥材地標、有機、道地認證更加困難,加之2020版藥典要求,大型藥企對藥材品質把控更加嚴格,使得新疆部分種植中藥材加工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
三是中藥材初加工層次及水平較低,沒有形成規模效益。西部藥都運營活力不夠,吸引外地及本地藥企入駐能力不強。目前,新疆中藥材大多以干貨或鮮貨銷往外地,本地產生的初加工產值及效益較為有限。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突出優勢品種,中藥材穩定種植面積。結合新疆特殊種植優勢,在原有道地藥材的基礎上,抓好產業布局,合理劃分產區,依托南北疆各地地域性特點及中藥材對生長環境有特定的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明顯特色優勢的中藥材品種,推進新疆中藥材種植道地化、良種化。
在南疆大部分區域,突出甘草、板藍根、黃芩、防風、丹參、連翹、山楂、柴胡、酸棗仁等優勢主導中藥材品種,按照適地適藥的原則,合理布局發展面積,確保優勢主導品種種植面積逐年上升。重視引入前景看好的野生中藥材品種,大力發展和改良酸棗仁、苦豆子、桑椹、野西瓜、蒼術等,可有效提高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
在北疆,突出黃芩、黃芪、白芷、苦參、丹參、白術、半夏、太子參、元胡、牛膝、甘草、貫葉連翹等優勢主導品種,同時將赤芍、何首烏、白鮮皮、百部、白及、細辛、淫羊藿、北蒼術等多年生品種合理布局,通過政府推動、科研領動、龍頭帶動,藥企聯動,實現產供銷一體發展,推進新疆中藥材產業可持續、全面發展。
2.提高標準化種植水平。按照新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指南》、《全國沙產業發展指南》等要求,加強和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積極推廣統一中藥材種苗供應、中藥材種植,水肥一體化、標準化栽培、全程機械化種收等實用技術,提高產業組織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
3.加強市場監測分析。加強與國內、疆內專業企業合作,繼續做好中藥材產業市場走向的監測分析,重點關注大宗中藥材價格走勢,及時向各地政府、種植企業、合作社等提供信息服務。
4.緊盯市場,加大訂單生產。緊盯國際出口及內地中藥材市場變化,加強與內地各大藥企、藥商合作發展,強強聯合,實行基地共建共享戰略,因地制宜,共建跨區域的集中連片中藥材生產基地,使產、銷兩地共同發展產業一體化生產經營,逐步成為市場供應主體,實現供產銷一體化。同時,大力推行訂單種植模式,避免盲目生產,規避市場風險。建議各方要崇尚“契約精神”,從而取信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