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沾益區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3萬畝。據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統計,區域內共有藥用植物93個科474種,其中普遍分布的120余種。
近年來,沾益區深耕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規劃利用、嚴格監管”原則,搶救性保護繁殖冰球子、金蕎麥等珍稀瀕危野生藥材,維護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沾益中藥材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沾益區海拔在1900米至2500米之間,全年日照超過2000小時,日光資源充足,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土壤條件較好,為中藥材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及氣候條件。且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從1965年開始人工引種中藥材,到1977年發展近3000畝,品種達26個。自2010年以來沾益區常年種植中藥材在10萬畝以上,主要有滇重樓、滇黃精、銀杏、當歸、紅豆杉、天冬、丹參等品種,野生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較早,在《滇南本草》中記載了沾益滇半夏、滇茯苓、滇龍膽等道地藥材。
在發展過程中,沾益區堅持綠色種、養循環,實施秸稈還田還地,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率,推進農膜回收利用、農業包裝物廢棄物回收、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物理及生物防控等一系列綠色生態農業種養措施,加快推進野生藥材保護改培和林下種植,加快培育藥材種質資源,加大野生中藥材保護宣傳力度,沾益先后建立了一批有一定規模、有一定技術支撐的改培育苗基地,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銀杏連片種植基地、全國最大的紅豆杉種植基地、云南省最大的滇黃精種苗繁育基地等,初步建成了中藥材生產的示范園、科技園、科教園,走出了一條現代生態農業“質”與“量”兼顧的高效生態發展道路。
面向未來,沾益將天然保護與人工培植相結合,以銀杏、工業大麻、滇黃精、當歸等為主,培育綠色基地、壯大精深加工、完善市場流通、推進“一縣一業”創建,實施“5533”工程,即用五年時間,構建五大產業體系(生產藥源體系、加工體系、市場營銷服務體系、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35萬畝即銀杏8萬畝、紅豆杉8.5萬畝、工業大麻8.5萬畝、當歸2萬畝、滇黃精2萬畝、丹參2萬畝、其他藥材4萬畝,綜合產值達30億元,把沾益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園區、全省最大的育苗基地和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基地。通過合理的種植、養殖,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在保護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實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