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寒地龍藥”系列報道:“清河紅”為什么這樣紅?
坐標:東經128°、北緯46°。
面朝松花江,背靠小興安嶺,“寒地龍藥”代表品種之一五味子就散布在這片廣袤的丘陵山地之中。
白天日照足,晝夜溫差大。在溫帶季風吹拂下,位于小興安嶺中段南麓的清河林區形成了獨特的森林小氣候。
烈陽照射,夜雨婆娑,寒涼的夜風一遍遍吹過。經過了陽光、水氣、寒風的浸潤與洗禮,每一粒五味子都充分吸收了這份來自大自然的滋潤。
每年秋季,被當地稱為山花椒、藥界稱之北五味的五味子便進入成熟期,一顆顆紅豆裝點著田野、染紅了山谷,紅毯一樣鋪就的晾曬場映紅了藥農的笑臉……
甜蜜浸入藥農的心里,這是五味子的第六種滋味。
五味子,是一種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種藥性的果實,辛養肺、甘補脾、酸入肝、苦清心、咸滋腎。醫書記載,這種五味俱全的果實,對人體五臟有良好的補益作用。
近年來,黑龍江省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東風吹“紅”了五味子,給這個有著60多年種植歷史的神奇中藥材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消息稱,目前,黑龍江省五味子以其籽粒飽滿、藥效突出享譽全國,已經打造成“寒地龍藥”優勢品牌,挑起了黑龍江省中藥材名優品種的大梁。
五味子“大收”年,15畝收入9.6萬元
47歲的張希林是一名林業工人,他的單位是龍江森工清河林業局有限公司(下稱清林公司)育林林場。砍樹、伐木是他的老本行。
上世紀末,國有森工出現“兩危”,林業企業和職工都在苦苦尋求突圍的出路。清林公司依托豐富的野生五味子資源優勢,開始嘗試仿野生種植五味子。
飽嘗了生活的五味雜陳,放下斧鋸,最終選擇了種五味子,張希林是清河林區第一批種五味子的人。
2000年,張希林開始種植五味子,到現在也只有30畝地,面積不大,產量不高,卻是全家的重要經濟來源。
清林公司林下經濟部副部長李延軍告訴記者,張希林不是清河林區五味子種的最多、收入最高的,卻是種的最精的。“他身患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太勞累,但這30畝五味子給他提供了足夠的生活保障。”
趕上“大收”年,再趕上行情好,張希林曾經創下30畝五味子收入9.6萬元的好收成。這可不是一般的收成,平常年份15畝五味子只能出3萬元的收成。
張希林30畝五味子雖然有“大收”“小收”之說,但質量卻很穩定,他的初衷是“不能違背道地中藥材的本性和種藥材的初衷”。仿野生種植,自然晾曬,張希林的五味子確保了五味子天然的味道和突出的藥性,成了搶手貨。
張希林是個勤快人,在林區全面停止商業采伐后,他與清林公司上萬名林業工人一樣也曾彷徨、迷茫。嘗試了多種致富項目,都沒能長久,在清林公司的扶持下,張希林在種五味子這條路上堅持下來。
“五味子適合淺山區小規模種植,面積大了不行,育林林場有獨特的小氣候,晚霜是五味子最大的敵人,但是地產五味子品種‘清河紅’完全可以對抗晚霜。”身為氣象站站長,張希林對這區域氣候環境變化格外在意。
育林林場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春天賞花,夏天漂流,秋天采摘,冬天滑雪。依托鄉村游,張希林開了直播帶貨,“把好東西買上了好價錢”。
“有人流才有錢流!”張希林每年固定工資在四萬元左右,作為副業的五味子種植,每年至少給他帶來六萬元收入,年入十萬元,張希林一家的日子過得十分安逸。
在張希林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林場職工選擇了種五味子。育林林場五味子種植面積發展到1600畝。
依山傍水,空氣清新,優良的氣候條件給育林林場提供了優良的種植環境,五味子綠色生態種植,為林場開展鄉村游又添了一道生態景觀。
“金秋五味,暢游清河”,賞紅,聞香,采果……每年九月,五味子熟了,育林林場成了五味子采摘節重要的網紅打卡地。
“五味子大王”是這樣煉成的
同樣是種植五味子,50歲的王樹廷的標簽是創新。
21歲時,王樹廷從林場工人崗位下海開山產品店,蘑菇、木耳、山野菜,人參、鹿茸、樺樹茸,包括野生中藥材收購,清河林區數百種山珍、野藥,源源不斷地給王樹廷提供財富,靠收購山珍野藥,王樹廷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那個年代,靠收購野生中藥白鮮皮,一天能掙不少錢!”回憶創業經歷,王樹廷沉浸在幸福之中。
大自然的饋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隨著資源的逐漸減少和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林區野生山產品采摘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王樹廷開始思考轉型。
2016年,在清林公司指導下,王樹廷開始主攻五味子產業。
他成立了茂源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注冊了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專注中藥材種植、良種繁育、貯藏、初加工、技術培訓、信息咨詢服務等與中藥材產業相關的經營活動。
苦干三年,王樹廷的茂源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發展社員100多戶,五味子種植面積達到2400畝,年產量3600余噸,產值3000余萬元。
王樹廷在五味子種植領域終于出人頭地。2020年,在黑龍江省首屆中藥材種植大王評比中,王樹廷榮獲“五味子種植大王”稱號,清林公司被省農業農村廳授予道地藥材五味子生產基地。
李延軍介紹,王樹廷帶人種的五味子在選地、整地、田間管理上非常嚴格,他的五味子地塊都是小家小戶,田間管理禁用大水大肥;種的五味子行密、串大、形好,果粒飽滿,豐收時節,紅彤彤一片,煞是喜人。
2021年,王樹廷承接了農業農村部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試驗示范項目中的“五味子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試驗示范”項目,獲得了農業農村部60萬元專項資金激勵。
該試驗示范項目就選定在育林林場,共150畝。項目以產地環境控制、培優種苗繁育、開展綠色防控、優化肥藥投入、制定技術規程、提高機械水平、嚴控加工貯藏七大方面展開,從選地整地、選籽、育苗、綁架、施肥、除草、灌溉排澇、剪枝、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細化操作。
對比普通種苗,該項目培育出的種苗品質好,抗寒能力強。通過合理使用有機肥、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收獲的五味子果粒飽滿、串大,每畝產五味子鮮果1500斤,增產15%。
“清河紅”為什么這樣紅?
種的好,還要賣的好!
王樹廷說,他的五味子產業是“兩條腿走路”,同時發力。
除了種植,五味子初加工是王樹廷的“另一條腿”。
年加工能力200噸,產值1200萬元。王樹廷的中藥材加工廠規模不大,但足以消化自產的中藥材,實現加工增值。
“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王樹廷的五味子種植規程得到了省農業農村廳的認可并推廣,種植的五味子品質好、無公害,經過初加工后,深受制藥企業和消費者青睞。”清林公司宣傳部部長張云龍告訴記者,王樹廷帶領茂源中藥材種植合作社一百多名社員統一種植規程和技術標準,打造成為清河五味子道地藥材特色品牌。
“經過初加工后的五味子干果都賣到北京同仁堂了,別人賣50元一公斤,我賣95元一公斤。”王樹廷自豪地說,“咱這東西叫‘清河紅’,跟別人的不一樣,一分錢一分貨!”
“清河紅”是王樹廷的得意之作。清河林區有獨特小氣候,晚霜和倒春寒對人工種植五味子危害較大。為了解決五味子耐寒問題,王樹廷重點在五味子苗種培育上發力,經過三年多的攻關,終于培育出適合清河林區種植的五味子新品種“清河紅”,該品種破解了五味子防凍抗旱難題,大大提高了五味子防倒春寒和防凍抗寒能力。
“清河一片清河紅!”李延軍夸張地說,“清河紅”在清河林區廣泛種植,現在清河林區5000畝五味子面積都選用了“清河紅”品種。
2021年8月,王樹廷注冊成立了黑龍江省妙草源中草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事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加工。“我的五味子種子將出系列品種,現在的‘清河紅’被注冊為‘清河紅1號’,將來還會有2號、3號更多品種的‘清河紅’問世。”王樹廷的目標是把適合五味子種植的地方都染上“清河紅”。
讓清河中藥材走出龍江,“紅”遍全國
李延軍介紹,近年來,清林公司依托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野生北五味子資源,建起了5000畝的北五味子種植基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北五味子主產區。
種植面積的穩步增長,種植技術的日臻成熟,也吸引了五味子精深加工企業投資興業。2020年,河北客商邊漢文在清林公司投資成立了哈爾濱五味雜陳食品有限公司,專門研發生產五味子保健食品,填補了黑龍江省市場空白。其核心產品“五味滋”牌五味子飲品所采用的原材料五味子果全部來自當地,年消耗五味子200噸,產值1000多萬元。五味滋牌五味子飲品采用獨特的冷提寒淬工藝,將五味子原果中的功效成分、獨有口味、自然色澤完整提取,加上了氣泡后,口感更佳清爽,頗受消費者喜愛。
久久藥業有限公司看好的也是清河林區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公司利用五味子原料生產的龍牙肝泰膠囊、香砂養胃顆粒、利膽片等7種中藥制劑市場供不應求,年產值達3000余萬元。
優良的種植基地,成熟的精深加工企業,為清河林區的經濟發展和職工群眾增收致富帶來了無限活力。目前,清林公司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簽署“中國北藥園”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清河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共同建設涵蓋中藥生態農業、中醫藥養生養老及旅游文化產業、特產藥材深加工及商業流通體系的北藥科技園區。
龍江森工集團清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貴成表示,下一步,清林公司將建成一批標準高、效益好、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中藥材種植基地,讓以“清河紅”為標志的清河中藥材走出龍江,“紅”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