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很常見的樹,春天吃花夏天吃果,果實還是種藥材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只要不是經常耕耘的地方,都經常可以看到一種雜樹,在皖北地區,這種樹被叫做“楮樹”,而在南方地區,它多被稱為“構樹”,在不同的地方它可能還有多種不同的叫法。這種樹的生命力極其頑強,一旦在土地上生根發芽,就很難清除干凈,所以熱愛種地的人對這種樹是深惡痛絕的。
楮樹的繁殖方式主要分為二種,一種是分根繁殖,只要一棵楮樹在地上穩定生長,它的附近很快就能長出成片的楮樹,這就是根系繁殖的結果,這就如同幾棵竹子很快就能長成一片竹林一樣。第二種方式是種子繁殖,一些鳥兒吃了楮樹的果實之后,會將它的種子拉到各地,來年就會長出小的楮樹苗來。
最令人感覺奇怪的是,這種樹還分公母,是一種雌雄異株的樹木,其中公樹負責開花,母樹負責結果。比如圖中這棵樹就是公樹了,春天的時候樹上面長滿了長條狀的花絮,如同一條條毛毛蟲一般。在皖北地區,人們把楮樹的花稱為“楮不揪”,它還是春天里一種常見的美食呢。
在當地有三種常見的花朵或果實被稱為春季“三大寶”,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榆錢子”,一種是“洋槐花”,另外一種就是這種“楮不揪”了。據上了年紀的老人說,以前物質不太豐富的時候,每逢春天,這“三大寶”基本上都能被摘光。然而在南方,很多人是不吃這種東西的,見到有人爬樹摘花絮,都感覺比較詫異,甚至詢問你們是不是餓壞了?哈哈。
將楮樹的花朵洗干凈之后,拌入適量的面粉攪拌均勻,再放入鍋中蒸熟就可以食用了。在吃之前,還需要加入一定的調料,比如食鹽、芝麻油、蒜泥之類的,吃起來沙楞楞、軟乎乎,別有一番味道。不管別人怎么看,反正“草根生活”特別喜歡吃這種美食,每逢春天的時候都要想法采摘一些。
這是母樹上面結的果實,于夏季7月初就可以成熟了,味道甜絲絲的,以前經濟困難的時候孩子經常摘下來食用,不過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沒有人再吃這個東西了。在家鄉,人們把它稱為“楮疙瘩”,而在藥材行業它被稱為“楮實子”,干貨可以賣到10多塊錢一公斤,還有藥商專門收購這種果實呢。
在果實成熟的季節,經常可以在樹下聽到各種鳥兒的叫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喜鵲和白頭翁了,它們特別喜歡吃楮樹的果實。還有這種漂亮的壽帶鳥,也喜歡在灌木叢中追逐各種小飛蟲。在樹的下面,還經常落了一地的果實,引來蠅蟲飛舞,這也許是人們不喜歡楮樹的另外一個原因。
還有這種楮樹的葉子,常年都可以作為豬的飼料使用,豬吃了它既貪睡又長膘,不過由于采摘麻煩,現在的養殖戶都使用效率更高的顆粒料來喂豬了。當掰斷楮樹的枝干后,斷面處會流出一些白色的液體,這些樹液對腳氣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