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鱖魚:補虛勞 益脾胃
蘇州人文薈萃、土地肥沃,不僅是文化、藝術的天堂,也是美食聚集的地方。蘇幫菜講究選料時鮮、做工精細、色香味形俱全。松鼠鱖魚便是蘇幫菜中的傳統名菜,備受食客追捧。
鱖魚之“貴”
鱖魚與“貴余”諧音,有“富貴有余”的寓意。品食鱖魚除了可以讓人們大飽口福,還有吉祥之意,所以江南大大小小的宴席上,鱖魚通常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
鱖魚肉多骨少、味道鮮美,歷來被盛贊為“魚中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其味如豚”的記載,稱贊鱖魚的味道鮮美如河豚。民間也有俗語說“席上有鱖魚,熊掌也可舍”,也道出了鱖魚的珍貴。
制作工藝精
早在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中就有關于“松鼠魚”的記載:“取鯚魚(鱖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歲月更替,現代的松鼠鱖魚做法便是在此基礎上傳承發展,將鱖魚去骨、剖花、炸制,呈松鼠狀,再澆上糖醋鹵汁而成。這當中的每一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如剖花過程,每一刀刀距、深淺、斜刀角度皆要均勻一致,既不能切破魚皮,又不能過淺。當鱖魚剛從油鍋里撈出來時,即刻就要淋上滾燙的醬汁,這樣就會發出像松鼠一樣“吱吱”的叫聲,再在魚眼上嵌入圣女果,在造型上更加逼真,松鼠鱖魚便是因此而得名。
品食要順時
唐代詩人張志和有詩云:“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品食松鼠鱖魚,最好選擇在每年三四月間,此時的鱖魚味道最為肥美。蘇州人飲食素來主張不時不食,即使是家常菜肴亦很講究春嘗頭鮮、夏吃清淡、秋品風味、冬講滋補,這與江南飲食文化中崇尚自然、順應時序的傳統有關。如蘇州陽澄湖的“六月黃”螃蟹,就是說最佳食用季節為農歷六月;蘇州常見的塘鱧魚適合在春季食用,尤以油菜花時節為佳,此時的塘鱧魚肉質肥嫩,味道極好。
養生功效佳
蘇州飲食文化繼承了中醫學藥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松鼠鱖魚就是一道養生佳品。鱖魚肉質細嫩,極易消化,有補氣血、益脾胃的功效,適宜氣血虧虛、虛勞羸瘦、脾胃氣虛、營養不良之人食用,尤其是老幼及脾胃虛弱患者。清代醫家汪昂的《本草備要》中記載:“鱖魚,味甘平。治腹內惡血,去腹內小蟲,益氣力,令人肥健。補虛勞,益脾胃。”現代營養學發現,鱖魚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還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
需要注意的是,對魚類過敏者慎食,有哮喘、咯血癥狀及寒濕偏盛者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