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中藥花”
“花類中藥”通常以完整的花或花的某一部分作為藥用。花類中藥品種繁多,有活血化瘀的紅花,清熱解毒的金銀花,潤肺化痰的款冬花,平肝清熱的菊花等等。許多常用的花類中藥還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比如:綠萼梅、玫瑰花、旋復花以理氣疏肝為主,月季花、凌霄花以活血疏肝為先,合歡花有安神解郁的功效。
疏肝“中藥花”,側重各不同。如:
(1)綠萼梅 味酸、澀,性平,歸肝、肺、胃經,有平肝和胃、調暢氣機、和中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胸脅脹痛、胃痛、消化不良。《本草綱目拾遺》曰:“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在心情煩郁且食欲不佳、胃部脹滿不適時,取綠萼梅點茶、煮粥,不僅可以緩解胃部不適、增進食欲,還能疏解情緒、條達肝氣。其性質平和,不苦寒,也不溫燥,無論體質寒熱皆可使用。
(2)玫瑰花 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經,有行氣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肝胃氣痛、食少嘔惡、月經不調、跌撲傷痛等。玫瑰花芳香甘美,食之不僅可以 治療肝郁氣滯引起的胃痛,還可調理氣血不暢所致的痛經。此外,玫瑰花亦具有助消化的功效。玫瑰花性偏溫,陰虛體質不宜使用,肝郁有熱者可與梔子花一同使用。
(3)月季花 味甘,性溫,歸肝經,具有疏肝活血調經、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經來腹痛、跌打損傷、血瘀腫痛、癰疽腫毒等。
(4)凌霄花 味甘、酸,性寒,歸肝、心包經,具有疏肝涼血、化瘀祛風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產后乳腫、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等。
(5)合歡花 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心神不安、憂郁失眠等。
(6)旋復花 味咸,性溫,歸肺、肝、胃經,具有舒肝通絡、降氣祛痰、止嘔、軟堅、行水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水腫、嘔吐等。
由于花類藥物多含有芳香揮發類物質,不宜久煮,故以沸水泡服為宜。相對于其他中藥而言,花類中藥藥性及作用較為平緩,沒有明顯副作用,可以用作日常代茶飲,適合較長時間服用。有些花表面有細小絨毛,泡茶時需將其裝入茶袋中,以免刺激咽喉引起咳嗽。花類中藥代茶飲可以單味,也可復方使用,復方往往是取二味以上的藥物合用以增強療效。如:月季花可以配合歡花、佛手花,以增強疏肝作用;若要改善口感可以加大棗、冰糖等。花類藥物氣味芬芳、善行走竄,擅于疏理氣機、調達氣血,尤其適合女性使用。月季花、凌霄花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花類中藥,女性在經期應該慎服。
除上述花類中藥外,還有許多“中藥花”也頗受青睞。
(7)茉莉花 味辛、甘,性溫。具有平肝解郁、理氣止痛的功效,是不少人日常飲用的花茶,有助于治療肝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瀉。
(8)西紅花 味甘性平,歸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散郁開結、涼血解毒的功效,還能輔助降壓調脂、改善機體微循環。
(9)百合花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心慌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癥。
(10)牡丹花 味苦、淡,性平。能調經活血,可用于治療行經腹痛。
(11)杭白菊 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生津解渴、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癰腫惡瘡。
(12)佛手花 味微苦,性微溫,歸肝、胃經。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主治肝胃氣痛、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