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及臨床應(yīng)用和藥理作用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21-11-11 14:12 回復(fù):0 關(guān)注量:97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


主治


1、主要用于水腫、痰飲、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


2、西醫(yī)診為心力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急性及亞急性心內(nèi)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失眠屬于心脾虧虛者,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慢性腹瀉屬于脾虛濕盛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朱砂拌。


禁忌


1、中藥禁忌:惡白蘞;畏地榆、秦艽、龜甲、雄黃;豬苓為使。


2、飲食禁忌:忌醋和酸性食物;忌蔥。


注意事項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精滑、氣虛下陷者慎服。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β-茯苓聚糖,占干重約93%,另含茯苓酸、蛋白質(zhì)、脂肪、卵磷脂、膽堿、組氨酸、麥角甾醇等。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茯苓對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jié)扎所致胃潰瘍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胃液分泌及游離酸含量。茯苓對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損傷有保護作用,使谷丙轉(zhuǎn)氨酶活力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茯苓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在體外試驗?zāi)苁箤嶒瀯游锏男募∈湛s力增強,心率增快。茯苓素可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小鼠心肌Rb的攝取。


3、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茯神煎劑腹腔注射,能明顯降低小鼠的自發(fā)活動,并能對抗咖啡因所致小鼠過度興奮作用。茯苓煎劑小鼠腹腔注射對戊巴比妥鈉的麻醉作用有明顯的協(xié)同。茯苓可增強硫噴妥鈉對小鼠中樞抑制作用。


4、對泌尿系統(tǒng)的影響:茯苓醇浸劑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5、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含有茯苓的復(fù)方(黨參、白術(shù)、茯苓)煎劑內(nèi)服能使自然玫瑰花結(jié)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誘發(fā)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顯著上升,尚能顯著增加血清IgG含量。表明其有促進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作用。


6、此外,茯苓還有降血糖、抗腫瘤、抗病原微生物、促進造血功能等功能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


1、治水濕內(nèi)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常配澤瀉、豬苓、白術(shù)、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


2、治脾腎陽虛水腫,可配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湯(《傷寒論》)。


3、治水熱互結(jié),陰虛小便不利水腫,配滑石、阿膠、澤瀉合用,如豬苓湯(《傷寒論》)。


4、治痰飲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術(shù)、甘草同用,如苓桂術(shù)甘湯(《金匱要略》)若飲停于胃而嘔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5、治脾虛濕盛泄瀉,配山藥、白術(shù)、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shù)散(《和劑局方》)。


6、治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配以人參、白術(shù)、甘草,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7、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與黃芪、當(dāng)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


8、治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臥者,配人參、龍齒、遠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醫(yī)學(xué)心悟》)。


相關(guān)配伍


1、茯苓配澤瀉:茯苓性質(zhì)平和,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澤瀉性寒,具有利水滲濕泄熱之功,善于瀉腎經(jīng)之相火,利膀胱之濕熱。二藥配用,澤瀉得茯苓,利水而無傷脾氣;茯苓得澤瀉,利水除濕之力倍増。適用于一切水濕停留之證,如水腫、淋濁、小便不利、泄瀉等。


2、茯苓配豬苓:茯苓既補又利,可補可瀉;豬苓利水濕之力勝過茯苓,但無補益之效。二藥相須為用,利水滲濕作用大增。且具有利而不傷正的特點。適用于水濕內(nèi)停所致尿少水腫、泄瀉便溏、淋濁帶下等。


3、茯苓配黨參:茯苓甘淡而平,以利水滲濕為主,且有健脾助運之功;黨參甘溫,最善健脾益氣。二藥相須為用,健脾益氣作用大增。適用于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體倦;脾虛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


4、茯苓配黃芪:茯苓甘淡,具有健脾利水滲濕之功;黃芪甘溫,長于補氣升陽,健脾利水消腫。二藥相須為用,使健脾益氣、利水消腫之力增強。適用于脾胃氣虛之食少體倦、便溏;脾虛所致的水腫、白濁、白帶增多者。


5、茯苓配酸棗仁:茯苓長于補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棗仁長于養(yǎng)肝而安心神。二藥合用,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適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納呆等。


6、茯苓配白術(shù):茯苓長于滲濕而益脾;白術(shù)長于健脾而燥濕。二藥配用,一燥濕滲濕,使水濕除而脾氣健,健脾氣而又運水濕,為平補平利之劑。適用于脾虛濕盛之四肢困倦、脘腹脹悶、食欲不振、泄瀉、水腫、小便不利、脾虛帶下等。


7、茯苓配半夏:半夏長于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jié);茯苓善于健脾利濕,且補而不膩,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二藥配用,降逆止嘔治其標(biāo),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之功。適用于脾虛濕停、胃氣不降之脘痞腹脹呃逆嘔吐、大便溏瀉,或咳嗽痰多等。


8、茯苓配附子:附子辛熱,長于溫腎助陽;茯苓甘淡而平,長于健脾利水滲濕。二藥合用,溫腎暖土,陽氣得助,其健脾利水滲濕作用明顯增強。適用于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停之四肢浮胂、小便不利,以及腹痛下利等。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