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周仲瑛:應用花類中藥經驗
▲周仲瑛 國醫大師
國醫大師周仲瑛從事中醫內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70多年,擅長診治急癥、疑難重癥。主張辨證應首辨病機,倡導“病機辨證十三條”,創建“中醫病機辨證新體系”。
花類藥是周仲瑛臨證時常用的配方佐使之品,其應用范圍涉及內、外、婦、兒多種病癥。通過病案整理得出周仲瑛使用頻次較高的花類藥物共計20種:紅花、旋覆花、白殘花、菊花、厚樸花、野菊花、丁香、款冬花、玫瑰花、槐花、凌霄花、辛夷、金銀花、綠萼梅、薺菜花、合歡花、月季花、雞冠花、密蒙花、佛手花。現按主要功效進行分類,并將其應用特色及配伍經驗總結如下。
理氣解郁類
花類藥材氣味芬芳、質地輕柔、輕揚浮散。芳香之氣輕靈走竄,故能條達肝木,調肝氣以解郁,代表藥物如玫瑰花、綠萼梅、合歡花等。
玫瑰花性溫味甘,歸肝、脾經。周仲瑛臨證時善將其用于肝木乘脾證,玫瑰花行氣疏肝,烏梅肉酸澀收斂生津,疏斂并用。周仲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驗方“滋胃飲”中亦有此對藥組合,舒肝柔肝,酸甘養陰,療效顯著。
▲玫瑰花
綠萼梅性平味酸、澀,歸肝、胃、肺經,具有疏肝和中、化痰散結功效。除常用于肝胃不和證、肝氣郁結證,周仲瑛還將綠萼梅拓寬應用于氣機瘀滯之心系病癥,常用綠萼梅、川芎、丹參三藥配伍,通行氣血。
▲綠萼梅
合歡花是豆科植物合歡的干燥花序,不僅疏肝理氣,更是解郁安神之佳品。周仲瑛常以合歡花與玫瑰花、綠萼梅、酸棗仁、龍眼肉、夜交藤等安神藥物配伍應用。另癌癥患者常有郁結之相,周仲瑛提出癌癥“起于無形之氣,繼成有形之質”,故而辨治此類患者常伍入合歡花、玫瑰花等一兩味理氣解郁之品。
▲合歡花
疏肝和胃類
脾失健運,濕濁困脾,土壅則木郁,或肝郁氣滯,疏泄失常,出現土木不和之證。花類藥芳香辟穢、化濁燥濕,具有疏肝和胃之效,常用藥如白殘花、厚樸花、佛手花、丁香等。
白殘花是周仲瑛的特色用藥之一。白殘花主產自江蘇省、山東省的部分地區,是粉團薔薇的花,具有清暑、和胃、止血之功效。
▲白殘花
厚樸花和佛手花均能理氣寬中,化濁和胃。臨證脾胃病常見氣滯胃脘,癥見脘脹連脅、噫氣不暢、嘔惡食少等,周仲瑛常以一貫煎、連梅湯、左金丸加減,同時配伍玫瑰花、佛手花、厚樸花等理氣且不辛燥之品,以防劫傷胃陰。三藥功似而有別:厚樸花味苦性微溫,理氣寬中、芳香化濕,善治濕邪困脾、氣滯脹滿;佛手花疏肝解郁、理氣和中,善治氣滯疼痛、胸悶痞滿,此兩者偏行氣分;玫瑰花疏肝理氣、活血散瘀,兼入血分,三藥合用則氣血并調,肝胃同治。
▲佛手花
▲丁香
清熱散邪類
花類藥性多辛、苦,具有清泄火熱之功,同時體輕質柔,輕清上行,偏行肌表,開宣毛竅,辛散祛風,解表散邪,常用藥如菊花、野菊花、辛夷、金銀花、密蒙花等。
菊花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品種較多,目前臨床常用有黃菊、白菊和野菊花。《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黃茶菊明目祛風,搜肝氣,治頭暈目眩,益血潤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療肌熱,入氣分。”
▲菊花
野菊花辛散苦降、清熱解毒之功尤甚,周仲瑛指出,風熱表證常用白菊,清熱解毒常用黃菊、野菊花。野菊花清熱解毒之功尤甚,是歷代治外科疔癰之良藥。菊花與野菊花功效相似,但野菊花“清”肝作用強而白菊花意在“平”肝,無論是清熱解毒還是清肝息風,野菊花作用更佳。
▲野菊花
辛夷辛散溫通、芳香走竄、上行頭面、善通鼻竅,是治鼻淵頭痛、鼻塞流涕的要藥。偏寒偏熱的表證均可配伍應用。周仲瑛指出,本品具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應,因此治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常配伍辛夷以緩解鼻癢流涕的癥狀。
金銀花芳香疏散、透熱達表,又擅清熱解毒、散癰消腫,在風熱表證、熱毒內盛或癰瘡陽證中常用。
▲金銀花
密蒙花清熱利濕、明目退翳,為眼科專用藥。臨證用此藥配伍清肝明目之菊花、青葙子、谷精草治療目赤腫痛,或配伍養肝之枸杞子、女貞子等治療視物昏花。
降氣化痰類
花類藥大多能疏暢氣機,芳香化濁,助脾健運,而脾運得健,則津液正常輸布,不易化濕生痰聚飲。旋覆花、款冬花是此類花類藥的代表。
旋覆花善降氣化痰平喘咳,降胃氣止嘔噫,消痰行水除痞滿。臨床常應用于痰飲伏肺、痰濁中阻引起的諸多病癥。如周仲瑛常在三子養親湯、蘇子降氣湯基礎上合用旋覆花以降氣溫肺化痰;或桑白皮湯合旋覆花加減,以清肺泄熱,降逆平喘;或與赭石、法半夏、降香等藥配伍,以降逆胃氣,止噯止嘔。
▲旋覆花
款冬花辛溫而潤,止咳化痰,治療咳喘無論寒熱虛實、病程長短皆可配伍使用,見于古今諸多治咳喘方中。周仲瑛臨證治療咳喘證,常以款冬花配伍麻黃、射干、杏仁、紫蘇子治療風寒咳喘;配伍桑白皮、炒黃芩、金蕎麥根治療風熱咳喘;配伍紫菀、百合、玉竹、羊乳潤燥止咳治療陰虛咳喘。
通利活血類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調和則五臟安和,經脈通暢。花類藥氣味芳香可行氣,色多紅赤能入血,凡氣滯血瘀證,皆可取之調和氣血,常用藥如紅花、玫瑰花、凌霄花、月季花等。
紅花是治療癥瘕積聚、瘀滯腫痛之要藥。周仲瑛指出,紅花的使用需關注量效關系,紅花多用則破血,故妊娠婦女、有出血傾向者要慎用;但少用可生血,故而對于血滯血虛,可配伍3~5g紅花,能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
▲紅花
月季花和凌霄花均是婦科和血調經常用藥,用于因肝血郁滯出現月經先后無定期、痛經、閉經等癥,常與玫瑰花相須使用。凌霄花性寒,既能破瘀通經,又兼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本草求真》言:“凡人火伏血中,而見腸結血閉,風癢、崩帶、癥瘕,一切由于血瘀血熱而成者,所當用此(凌霄花)調治。”
涼血止血類
部分花類藥性質寒涼,味多甘苦,常歸心、肝、脾經,清泄血分之熱兼具止血之功。因熱盛迫血妄行,損傷血絡,出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中漏下等各類出血,皆可酌情配伍使用,如槐花等。
槐花是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性寒涼,可用于血熱妄行所致各種出血證。周仲瑛臨床習用槐花治療下焦血熱出血諸癥,如配槐角炭、炙刺猬皮治療痔瘡出血;配敗醬草、鳳尾草、椿根白皮治療腸風便血,赤白下痢;配白茅根、小薊治療血淋;配雞冠花、側柏葉治療崩中漏下、赤白帶下。藥理研究表明,槐花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減少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證實其有止血之效。同時槐花入肝經,對于肝經郁熱或肝火上炎者,可與焦梔子、菊花或野菊花等配伍清瀉肝火。
▲愧花
典型案例
患者,男,58歲,2007年9月19日初診。
主訴:胃部脹滿間斷發作1年。
刻診:胃部時有痞脹阻塞感,噯氣,納呆,多食不舒,口干,時有心煩意亂,心悸手抖,胸膈有一過性放射樣疼痛,小便黃,大便溏,每日二三次。舌質暗紅、苔黃薄膩,脈細滑。
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心電圖檢查無異常。
西醫診斷: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
診斷:胃痞,心悸。
病機:心胃同病,熱郁氣滯,津氣兩傷。
處方:太子參10g,焦白術10g,茯苓10g,炙甘草3g,炒白芍10g,黃連3g,北沙參10g,丹參12g,制香附10g,紫蘇梗10g,砂仁(后下)3g,厚樸花5g,玫瑰花5g,煨木香5g,法半夏10g,陳皮6g。28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10月24日二診:食納好轉,餐后無脹塞感,噯氣為舒,心煩易怒感基本緩解,胸痛發作減少,顏面有癢感,眼角明顯,大便通暢成形,每日1~2次。舌質暗紅、苔黃薄膩,脈細滑。初診方加旋覆花(包)5g,茜草根10g,蒼耳草15g。28劑,每日1劑,水煎服。
11月21日三診:近來胃無痛脹,食納知味,稍有噯氣,口干不顯,胸膈隱痛感緩解,大便正常。初診方去法半夏,加白殘花5g,旋覆花(包)5g,茜草根10g,麥冬10g,蒲公英15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28劑,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至2007年12月底,胃脘無明顯不適,胸膈隱痛基本緩解,納食可。
按:本例患者辨證以氣滯、熱郁、中虛表現為主,先以香砂六君子湯運脾健胃,理氣和中,補中寓通;津氣兩傷,故以太子參代替黨參益氣生津;熱郁津傷,胃陰不能濡潤,加沙參、白芍酸甘養陰,少量黃連清胃中郁熱;久病由氣及血,胸中時有疼痛,故取丹參飲、香蘇散之義,心胃同治,行氣活血止痛;再佐以厚樸花、玫瑰花理氣而不辛燥,時時顧護胃陰。
虛實合治,通補兼施,故而一診而效。復診時因胃痞緩解,以胸脅疼痛為主,故加用旋覆花、茜草根,取旋覆花湯之義,加強理氣和絡之力;蒼耳草疏散風邪,對癥治療顏面瘙癢。三診時病情進一步好轉,在初診方基礎上去辛溫之法半夏,加清熱兼疏肝和胃之白殘花,養陰生津之麥冬,清熱解毒之蒲公英和健脾和胃之山楂、神曲,諸藥相互配伍,取得良好療效。
周仲瑛認為花類中藥具有輕柔、透散特質。“輕柔”是指其芳香透達、輕靈之特性,不易耗傷正氣。如臨床常用疏肝理氣的藥物雖多,但理氣之品多偏辛香燥熱,易耗傷陰血,同時肝氣郁結極易化火而傷陰,尤其對久病兼有陰血不足之體,選藥應當慎重,此時藥性平和之花類理氣解郁藥就是最佳選擇。
“透散”是指其擅于疏利氣機、調暢氣血,多能促進氣機升降出入。如女子以肝為先天,又因經、帶、胎、產,有氣常有余血不足的生理特點,而花類藥調達氣血又兼性質平和,故婦科病證中常常配伍。徐之才《藥對》中提出“輕可去實”,花類藥亦如是。雖是質地輕柔之品,只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之上使用得當,輕劑亦可取得良效。正如周仲瑛推崇的孟河名家費伯雄所言:“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